在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達瑪溝喀拉墩1號佛寺遺址中有一幅“千手千眼觀音”殘缺壁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隊學者認為:“千手千眼觀音”殘缺壁畫中描繪的月兔杵藥等形象揭示了唐代佛教密宗對西域于闐的影響。
達瑪溝喀拉墩1號佛寺遺址位于和田市策勒縣達瑪溝鄉七大隊一小隊范圍內的荒漠沙丘中,距達瑪溝鄉政府所在地約十公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隊進行了發掘。由于遺址在古代和現代遭到嚴重破壞,加之地下水侵蝕,考古隊只是在擾亂的地層中采集了一些壁畫殘片。通過對殘片的拼接,可以大致窺見這幅千手千眼觀音“真容”。
巫新華博士在《新疆和田佛教考古新發現與研究》中描述說:“觀音面相飽滿,秀眉微曲,小嘴、小鼻、細長眼,眼半睜,微俯視,眼角微上挑,印堂處有一豎立睜開的直眼。從壁畫殘塊可以看到在胸前有一雙手作法印,左邊上舉的一只手托月,月中有搗藥兔的形象,右邊有一手舉一圓球狀物,應當是太陽。有一塊壁畫可能是托月形象的另一半,在月后面有一手握一法器,除此以外,其他手沒有拿什么法器。”
76歲高齡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佛學研究專家楊泓先生說:“這幅千手千眼觀音壁畫中出現的日月輪就是唐代佛教密宗受中原文化影響的典型表現,‘唐密’發展后向東影響朝鮮、日本,向西影響了西域,從這幅壁畫看,中原對于闐佛教及藝術的影響是很大的。”
千手千眼觀音是佛教密宗中最重要的菩薩之一,全稱“千手千眼觀自在”,是佛教密宗藝術中塑造、繪制最多的菩薩。
據楊泓先生介紹,千手千眼觀音靠近頭部的左右兩臂一般是要托舉日和月,右手托太陽,左手托月亮,按照中國古代畫日月的傳統,從漢代起,太陽是三只腳的烏鴉,月亮是用玉兔或蟾蜍代表,玉兔的造型一般是直立或半蹲著,前肢像人手一樣握著杵,杵的下端就是藥臼,這與嫦娥奔月是相關聯的。在千手千眼觀音壁畫中以這種手法表現日與月,是中國文化傳統在佛教中的體現。
“達瑪溝喀拉墩1號佛寺遺址出土的千手千眼觀音壁畫比較明顯的具有這個特征,觀音手中是小兔子,耳朵大而尖,上肢握杵,杵的下方是一個近似方形的圖形。”楊泓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