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幕的拉開,一切的懷疑都已煙消云散,剩下的只有驚嘆和驚喜。悠揚的序曲響起,舞臺上忽然變得云霧繚繞,觀眾一下子進入了如夢境般的太虛幻境中。三個小時的演出,人們都目不轉睛地盯著舞臺,仿佛也走進了大觀園中,隨著劇中人物的悲喜而情緒起伏,頗有時空穿越之感。該劇的情節設置基本忠于原著,以寶、黛、釵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全劇共分六場十幕,將“共讀西廂”、“寶釵夜探寶玉”、“黛玉葬花”及“焚稿”、“寶玉哭靈”等著名場景細膩地呈現出來。演員的衣著打扮及動作臺步,都借鑒了曾在朝鮮熱播的中國87版《紅樓夢》電視劇,一顰一笑、一舉一動皆具古典味道。不僅如此,劇場兩側的字幕也多以紅樓夢原著為主,一下子拉近了觀眾與演員之間的距離。之前的擔心也已變成多余之舉。
《紅樓夢》演出從頭至尾,觀眾掌聲總共響起十五次之多。除去虛實結合、美輪美奐的舞臺布景不說,僅從音樂的創作,就足以讓絕大部分觀眾感動,也能夠使我國的音樂工作者感到震撼。為歌劇的創作探索出一條道路。
與西方傳統歌劇相同的是《紅樓夢》也采用了管弦樂隊伴奏,管弦樂隊在為歌曲伴奏,烘托劇中人物,貫穿情節的發展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與西方傳統歌劇不同的是《紅樓夢》伴奏樂隊當中民族樂器與管弦樂隊的配合運用,把樂隊打造成了明確保障民族樂器的主導地位,并給民族樂器群配以西洋樂器群的獨創的配合管弦樂。該歌劇的管弦樂隊既發揚民族樂器清澈、優美、柔和的音色,又運用靈活多樣的、豐富的演奏法特性,將劇中人物的歌曲及合唱、舞蹈等多種塑造手段有機地連接在統一的音樂風格當中,在實現舞臺形象的統一諧調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包括歌劇序曲在內的各種舞蹈場面中的管弦樂演繹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既將民族情趣濃郁的歌劇唱段按照劇情進展自然地接下去,又展現具有獨自性格的音樂形象,并且和舞蹈協調起來,烘托多彩的律動,時而輕車熟路地引出中國特有的民族樂器音色,將劇中的生活和人物性格富有情趣地、真實感人地刻畫下去。配合管弦樂如此優異的刻畫使歌劇能以嶄新的形象給人留下深長得余味。
其次,該劇能夠如此引人入勝的另一方面是將舞蹈作為歌劇的重要的塑造手段運用自如。從這部《紅樓夢》來看,在運用多種多樣塑造手段的歌劇中,展現意味深長的、優美動人的畫幅的舞蹈作為提高作品的思想藝術性擔當有意義的一份責任。正如朝鮮的舞蹈藝術家所言:“在我們的歌劇藝術中,舞蹈不是可有可無的插畫式的、余興式的手段,而是與劇情進展結合起來、將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及其性格發展更廣、更深地描畫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一種具有自己明顯藝術價值的、有個性的塑造手段。”如在第二場第二幕當中,花妖們以薄霧升起的蓮池邊為背景生機勃勃地跳舞,寶玉、黛玉兩個主人公混在其中出現,他們充滿活力的舞蹈場面使人意識到主人公想要擺脫抑制人的個性和自由的所有封建壓制和倫理道德鐵鏈、向往新生活的心理,并為之感動。每逢演至此處,必會引來現場熱烈的掌聲。在第四場第一幕時,該劇巧妙運用了中國民族舞與古典舞來表現華麗而動感的場面。就這樣,這部歌劇中在劇情發展的每個主要契機都帶著明確的描繪意圖創造性地運用多彩的舞蹈場面,將舞臺全面裝飾得更加優美、華麗,多樣的生活在各個側面得到有深度的刻畫。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歌劇《紅樓夢》演唱具有鮮明的個性,劇中演員不拘一格的唱法成為該劇吸引廣大觀眾的亮點。“寶玉”的民族唱法高亢嘹亮,“黛玉”的抒情女高音唱法細膩溫柔,而“賈政”則是純正的美聲男中音。這種多唱法“混搭”的方式,源自于為了更好的塑造人物、表達情感,一切從劇情表現需要出發,不僅沒有使人感覺到審美上的錯亂,反而拉近了演員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該劇在演唱過程中另一顯著特點是沒有宣敘調,濃縮不必要的臺詞,實現歌曲化。在以往歐洲傳統歌劇當中,宣敘調起著快速推進故事進行,將背景信息傳達給觀眾,并使對話在角色之間快速轉換的作用。然而,歌劇《紅樓夢》卻運用大量的合唱來渲染氣氛、交代背景,在場景轉換時,多處采取女聲合唱、男聲合唱、混聲合唱的方式。在劇情發展的必要時刻采用了對白的方式而并非宣敘調來陳述情節,表現人物的情感。在筆者看來,這種方式似乎更加符合東方人的音樂審美。
朝鮮歌劇《紅樓夢》不僅給我們帶來了藝術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要引起我國歌劇創作者和表演者的一些思考。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國家,從古至今堪稱經典的文學作品及神話傳說數不勝數,可以認為我國本土歌劇創作的文學資源還是相當豐富。我國近代也曾經涌現出的《白毛女》、《洪湖赤衛隊》、《劉三姐》等經典民族歌劇,但今年來卻鮮有能夠引起廣大群眾共鳴的佳作。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是“探索有余,而普及不足。”我們的歌劇創作越來越多的運用西方現代作曲技法,創作出很多無調性、多調性等現代作品,卻很少有旋律優美上口的運用傳統創作技法的作品。而這次來華的朝鮮歌劇《紅樓夢》聲樂占絕對的主導地位,優美舒長的旋律線,充滿裝飾的唱段。這其中的很多唱段不僅朗朗上口,更仿佛聽到似曾相識的朝鮮民謠,增加了觀眾的親近感。
優秀的作品需要好的演員去演繹,好的演員通過演繹優秀的作品更能夠表現出自身的價值。前文已經敘述過,本次來華演出的血海歌劇團演員基本都是“80后”,但他們在聲樂技巧及演技上的成熟令人折服。縱觀整場演出,他們始終充滿激情的全身心投入,使人物非常出色。想要達到如此的境界,必須唱功與演技兼備,二者缺一不可。通過這些演員,我們也看到了國內歌劇演員在藝術功底上的差距,唱歌好的不會演戲,演戲好的又不會唱歌。且在歌劇后備人才的培養方面顯得捉襟見肘。
朝鮮歌劇《紅樓夢》帶給我們的是感動也是震撼。在現如今這樣一個經濟飛速發展的社會當中,好似一切都要以“性價比”來衡量。在現代人看來,用50年的時間去打磨一部歌劇是一件“性價比”極低的事情,但正是這種所謂低“性價比”的精神,造就了《紅樓夢》藝術上的高水準。朝鮮的藝術家們用他們對待藝術的嚴謹態度感動了我們。同時在今天,這種對藝術不懈的追求,也震撼了每一個觀看歌劇《紅樓夢》的藝術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