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
陳佩斯的喜劇《陽臺》3月4日晚剛剛在國家大劇院落下帷幕,這部戲8年來演出了166場,輾轉全國40多個城市,投資不足一百萬,已經收回3500萬,更重要的是收獲了觀眾的口碑,被上海戲劇學院當作表演課教材來使用。可以說,《陽臺》獲得了票房、口碑和學術三方面非常厚重的肯定。
而在這串輝煌的成績單背后,我們看到的更是陳佩斯的華麗轉身,做話劇11年來,陳佩斯首先完成了從電視小品演員到舞臺劇演員的飛躍,不要小看這一點,潘長江、朱時茂、笑林等很多小品演員都曾想分吃舞臺劇這塊蛋糕,但事實證明,那美好愿望也只能是曇花一現,沒有把“一現”弄成了現眼的“現”就已經算是萬幸。陳佩斯憑借首部舞臺劇《托兒》和之后的《親戚朋友好算賬》站穩腳跟之后,開始第二次轉身,是從一個單純的舞臺劇演員,向舞臺劇導演和編劇全方位創作發起的總攻,就是這部歷時四年、十易其稿寫就的《陽臺》。四年時間,對于一個當紅的演員來說,是很難放棄寶貴的演出機會,沉下心改幕后創作的,而這就是陳佩斯的過人之處,有取有舍,收放自如。
做過舞臺劇編導演之后,陳佩斯依然沒有停下腳步,他開始研究喜劇的理論,這也許更是一個枯燥和費力不討好的工作。為此陳佩斯自費一個月的時間泡在福建一帶看古老的梨園戲,中國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戲曲,這也許是陳佩斯下意識的第三次轉身。目前,陳佩斯正準備著手做他的喜劇瓦舍,培養喜劇的接班人,和中央戲劇學院的老師一起授課演戲。陳佩斯也堅持不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劇場,看來這也絕不是一個賺錢的買賣和揚名的事兒,但正因為陳佩斯每一步都和別人走的不一樣,堅持做自己,也才走得更遠,活得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