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軍萬馬瘋擠“藝考橋”的美術高考熱中,大量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的美術強化班、畫室、培訓學校順應了廣大考生和家長的愿望,為考生學習和掌握美術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技巧,順利進入大學架起了一座座成功的橋梁,這無疑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善舉,也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然而,由于許多家長和考生懷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態,使各種名目繁多特別是濫竽充數的考前培訓班,打著“速成班”、“教授班”、“精英班”等各種極具誘惑力的旗號以及“考不上全額退款”、“百分百升學率”等五花八門的承諾吸引生源并高價收費,其巨額利潤的驅動使這種缺乏規范、變態發展的無序產業大有不斷膨脹、愈來愈多之勢,在大中城市尤其是美術高校周邊地區形成了一條規??捎^的培訓產業鏈。
但是,一些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美術培訓班,為了提高考試“命中率”,追求最大的利益回報,不甘寂寞于扎扎實實的繪畫基礎教學之中,而是利用美術高考試題過于雷同的漏洞,一是想方設法猜測試題內容,研究各校往年考試特點、閱卷要求、教師喜好等等;二是違背美術教學的基本原則和規律,給學生傳授專門對付考試的針對性套路,因而,導致和產生了美術專業基礎教學中僵化的、機械的以及近似公式化、程式化的學習方法與作畫模式。例如:一張素描或色彩作業只畫3個小時,而且循環往復,重復訓練,學生無需對所畫對象作深入細致地觀察、分析與研究,不求甚解,只求把畫面的“干凈”、“漂亮”、“好看”等表面效果作為第一目標,以取得評卷老師的好感;讓學生反復臨摹范畫,死記硬背優秀素描和色彩作品的畫面效果以對付專業考試;畫素描只能選擇某種角度、只能用某種工具去畫、只能把黑白灰關系處理成某種效果、某種樣式等等;畫色彩不是依據具體的對象去感受色彩,而是編造色彩與色彩關系,更有甚者,教給學生用幾種顏色調配并用幾筆去畫一個蘋果、幾筆去畫一個罐子……等等、等等,形成了千篇一律、萬人一面的公式化、概念化的畫面色彩效果。這種用邏輯思維的方法去指導形象思維的繪畫實踐,讓一個幾乎從沒拿過畫筆的考生,甚至于上高一、高二的學生經過三四個月或者更短的時間,用 “絕招”強化訓練出來的“人才”順利通過了專業考試,甚至取得了高分的學生比比皆是。
如此低成本、高收入與高產出的快速盈利模式,循環往復,年復一年,達成默契,共同推動了美術高考熱的持續升溫和人數的有增無減。這種作坊式的模具擠壓在美術專業考試中好像還很奏效,也似乎很能出“人才”。然而,這種貌似高效實則荒唐的僵化、枯燥、公式化的教學方法,形成了學生僵化的思維定式和被動機械地接受繪畫學習的心態,將許多學生原來自身潛在的藝術潛質、興趣和個性壓抑得無影無蹤,嚴重封閉、摧殘或者說扼殺、泯滅了青年學子與生俱有的對事物的新鮮感受、激情和個性創造潛能,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未來的成長與發展極為不利。這不能不說是當前部分急功近利的美術考前強化培訓帶給當今美術教育的最大悲哀。
美術教育是一種選拔性的精英式教育,是培養高尚健康的審美觀和造就創造性藝術人才的教育,而不是培養僵化的純技術化和程式化工匠的教育。部分美術培訓班違背藝術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原則,抱著投機取巧的心態,采用表面高效實則僵化、死板的模式“加工”、“催生”出來的所謂“高才生”、“高分生”,是造成目前高校美術新生在專業基礎上大面積先天不足與畸形的直接原因。因此,建立和完善美術考前培訓機構的資格認證、教學督導、質量管理與評價等方面的相關法規,逐步擺脫美術考前的應試訓練對學生藝術成長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迫在眉睫,這是促進我國美術教育事業健康與良性發展的必要,也是培養未來高素質美術人才的重要保證。
鑒于此,考生在選擇美術考前培訓機構時,面對各種琳瑯滿目的培訓廣告,不僅要避免種種虛假廣告的陷阱,還要通過實地觀看、了解、交談等途徑,細心甄別培訓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啟發性、靈活性與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前瞻性。因為,每一位美術考生都希望自己從拿起畫筆的第一天起,將是藝術個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開啟,而不是自身藝術潛質的泯滅或遭到扼殺、封閉與摧殘。
安慶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肖亞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