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藝考季,一紙“誠招二奶”的小廣告卻貼進了中央戲劇學院校園。廣告詞煞有介事,爆料記者更是正經八百請來律師就此說法,稱此舉“是對中戲學生及學校本身的間接歧視和侮辱”云云。新聞很“好看”,而“好看”的另一面,卻是人人都不會深究個中真偽、只愿一逞口舌之快的悲哀現實,二奶、藝校女生、富人、藝校……這些閃閃爍爍的關鍵詞所包裹的,并不僅僅是噱頭、暗示,還有一些無奈的社會底色。
可以說,在時下這場席卷全國的“藝考焦慮”中,這則“二奶”廣告以一種拙劣的赤裸的方式,消解了一些價值,褻瀆了一些價值,也試圖植入一些價值。這一事件再次驗證,藝術理想與社會現實,從來都是雜亂的疊影,而非純凈的天空。
不過,臉上寫滿疲憊、奔走于各校之間的藝考生,大抵是不會有太多“被侮辱感”的,他(她)們顧不上。媒體報道,今年最早開考的中國傳媒大學藝術類專業競爭慘烈,686個招生計劃吸引全國1.8萬人報考,部分專業淘汰率超過98%;湖北美院美術高考專業測試報名第一天,上萬名考生和家長冒雨前來,凌晨3點就有人開始在冷雨中排隊;大連藝術類考生為進北影,考前忙整形;山東考生,一人應試全家組團陪同……乍暖還寒時節,成千上萬名學子簇擁在一所所高校門前,或趕場子一般奔逐于全國各地藝術類院校之間,正是“中國式藝考”之特殊景觀。
這些看上去稚嫩的孩子,很多都是老江湖了。全家陪一人應考固然有之,而一個人報考十多所院校、全國各地到處趕考,也稀松平常,去年就爆出湖南株洲一張姓女子報考了60多所學校。想來,像這樣的考生遍謁各校尋找機會,頗有些學生自主投考、高校自主招生的意味。在這個不乏艱辛的過程中,考生得到的歷練,應該說遠較那些一路升學上去的同齡人要豐富得多。很多時候,背著畫夾琴匣游走四方,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教育,特別是對于我們這個一向強調循規蹈矩的教育運行系統而言,這樣的趕考實踐,或可視為一種難得的閱歷。
上個世紀初,友人邀請詩畫篆刻漸漸成名的齊白石先生遠游,“無論作詩作文,或作畫刻印,均須于游歷中求進境。古人云,得江山之助,即此意也。”40歲之后的齊白石遂有了人生中斑駁的“五出五歸”,而藝術也在漫長的旅程中日臻成熟。當然,時移世易,今天的藝考生,早就沒了前人悠游山林的從容,也沒了盤桓旅途的舒緩,其所謂游走江湖,更多的也是有限時間內的浮光掠影,因為很多學校的時間雖有所錯開,卻大體集中于前后一個月間,容不得考生任何從容喘息。也因此,看上去,這些藝考老江湖趕考地圖遍布全國,其所觸及的,大抵還是火車站、機場以及投考的那些學校而已。
很難說藝考江湖里擁擠的人流都是為藝術理想而來。這些年來,藝考屢屢招致批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相當一部分應試者未見得就是藝術的熱愛者,不過是各學科高考落榜者,或者干脆就是認藝術為捷徑的投機者,尋找一條出路罷了。當數萬張青春的臉在同一個時段聚集在一個校園,競爭若干上升通道之時,那情形不免讓人驚心動魄。是啊,生活在中國,找尋出路是一件重要的事,也是一件艱難的事,更是一件雖艱難卻須全力以赴的事。這個理由一點都不浪漫,也缺乏藝術的氛圍,但是,它真實,不矯飾,不虛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