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要實施新課改高考方案?
(一)適應高中新課改的需要。
這次高考改革的直接原因是高中新課改,高中新課改以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各學科課程標準(實驗)為標志,2004年開始試點,到2009年全國已有10個省(區、市)進行試點。我省于2006年開始實行高中新課改試點,現已在全省全面實施,與這次改革相配套,需對現行高考制度進行改革。
高中新課改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是:
①強調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三維目標的統一,體現課程目標的完整性、全面性;
②重視學生有差異發展,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選擇權,分設必修內容和選修內容,實行模塊式、“走班制”教學和學分制管理;
③建立學生成長記錄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體現評價的過程性和綜合性。
實施高中新課改后,必然要求高考進行相應改革。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應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銜接”,“要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改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內容,探索提供多次機會、雙向選擇、綜合評價的考試、選拔方式”。
(二)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的需要。
這是這次高中新課改和高考改革的深層次背景。目前,我省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階段、高中教育已進入普及化階段。2008年,我省高考錄取率為7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40%,初中升高中比率超過95%。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方面,高等教育大眾化后,不同類型的高等院校培養目標差異很大,單一的選拔模式較難適應高校人才選拔和培養的多樣性需要;另一方面,高中教育普及化后,學生個體差異更大,所有的學生參加完全相同科目與內容的考試,對相當一部分學生會造成沉重的學習負擔,也不利于學生在共同基礎上實現有差異發展,因此需要進一步深化高考制度改革。
二、新課改高考方案是怎么產生的?
高考關系千家萬戶。為使新課改高考方案貼近我省實際,科學合理,在省政府領導下,早在2005年,省教育廳便組織班子積極開展各項調查研究工作。2006年3月開始設立專項課題,組織省內部分高校、中學的學科專家、教育研究工作者,討論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基本內容和工作方案。廣泛查閱有關文獻資料,收集省內外有關高中新課改和高考改革的信息。2006年8-11月,先后到山東、寧夏、廣東、海南先行一步的省份考察高考改革方案制定情況。同時在省內圍繞“高考改革指導思想、文理分科問題、考試科目設置、會考與高考的關系、高考與綜合素質評價的關系、考試內容與命題改革、錄取方案”等,采用座談、討論和問卷的形式,深入開展調查。這期間,先后召開座談會23次,與會人員達500余人;發放問卷3800余份。由此形成了《外省基于新課改的高考改革方案情況匯報》和《2009年浙江省高考改革調研報告》。2006年12月下旬形成了我省2009年高考改革方案討論稿。
為使方案更加科學合理,更能為社會各方面認同,從2007年1月起,由廳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考試院負責人帶隊,又分別到11個設區市廣泛征求意見,先后召開座談會、論證會25次,與會人員600余人。人員包括市縣教育行政管理人員,中學校長和教師,學生和學生家長,高校和教育研究機構專家,命題專家,民主黨派代表和部分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
在意見征詢過程中,社會各界人士對方案的總體思路,特別是分類測試、分層選拔、分批錄取,予以充分肯定,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具體的修改意見。根據各方面意見,省教育廳領導班子兩度研究,經過反復征求意見,先后對方案進行了十多次修改,該方案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和省委常委會研究后,就有關問題又先后召開了4個座談會聽取意見。2007年9月19日省政府正式向教育部報送我省新課改高考方案,11月17日教育部學生司組織全國專家對我省方案進行了論證。根據論證會上專家的意見和建議,省教育廳再次就有關問題召開了高校的座談會,并深入部分中學進行座談調研,在此基礎上,對方案的個別內容進行了完善。隨后,教育部正式予以批復。2008年4月7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浙江省新課改高考方案》,4月16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新課改高考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