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盤游戲成為教育工作者了解學生內心世界的一種重要途徑。
通過舒適的放松釋放壓力。
學生擊打器械宣泄壓力。
近年來,豆瓣網上興起一個名為“父母皆禍害”的網絡團體,成員主要是年輕一代,據傳人數已接近3萬人。這深刻地反映了當今年輕人與父母、教育工作者的內心隔閡。伴隨著社會、學習壓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漸突出。孩子,誰能懂得你的心?
近日,鶴山市舉辦第一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B證教師培訓,來自該市50多所中小學的124名教師參加了培訓。繼教師需持C證上崗后,B證的逐步普及,反映出教育部門與學校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日益重視。
學生有心事
很少主動向老師反映
個別教育工作者缺乏技巧
阿甄是沙坪三小三年級的一位女學生,她告訴記者,同學們在相處間遇到問題或者有心事,很少會向老師主動反映。為什么會出現這一情況,阿甄自己也說不清楚,但是她認為,老師在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或解答心事時,多是千遍一律地重復“要勇敢”、“要誠實”、“要體諒”這些話。“我知道老師說的都是對的,但是有些時候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阿甄說。
“目前確實存在一種情況,即個別教育工作者不善于處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缺乏應有的技巧。”鶴山市教育局工作人員李煥卿說。她認為,當前中小學生面臨的壓力和困擾與十年前的孩子有著許多不同,也更為復雜。
成績和升學壓力是老問題
成績和升學壓力是始終存在的,學習成績差的壓力自然大,學習成績好的又擔心自己被人超越。施壓者也從老師、家長延伸到孩子本人。她說:“我曾親耳聽過一個初中生嘲笑同學說,‘你學習這么差,畢業肯定去×中啦’,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擔憂。
老師要注意說話的方式
“老師對學生心理造成的影響,往往比他(她)自己想象的還要大。”李煥卿說。出于考核壓力,一些老師對學習好的學生關懷備至,而對后進生較為冷漠,這就容易對敏感的年輕人造成傷害。同時,有的老師不注意自己說話的方式、語氣,對學生呼呼喝喝,也會讓學生產生挫折感。
此外,對學生心理影響較大的還有因青春期到來造成的變化。過去,中小學生多數對性不了解,甚至談“性”色變,造成了一些心理問題;如今,對“性”不全面的了解同樣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B證普及有利提高教師應對技巧
124名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影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越來越復雜,對教育工作者的應對能力與技巧自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這一情況,11月25日至本月12日,鶴山市教育局舉辦了該市第一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B證教師培訓班。這是繼今年教師需持C證上崗后,對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又一次提高。
據了解,參加該次培訓的有來自鶴山市15所中學和40所小學的124名骨干教師。主辦單位邀請了來自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多位教授擔任任課老師,課程包括《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學生心理問題處理方法與技術》、《團體療法與團體訓練》等。據鶴山市教育局培訓組織負責人介紹,B證要求比C證更高一級,除了要求教師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具備設計、組織和實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能力外,還要具備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識別、診斷,并掌握進行個別心理輔導和解決學生一般心理問題的技能。
教師參加培訓獲益匪淺
目前在鶴山一中擔任衛生保健老師的呂英賢是其中一名參加培訓者。她認為,參加這次培訓獲益匪淺。呂英賢說:“我任教4年了,常接觸到一些生活遇到問題或有心事的學生,深深地感受到要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容易,以及學習理論知識,提高工作技巧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
學生心理問題重在預防
提及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少家長第一反應會說,“我的孩子沒有心理問題,用不著。”呂英賢老師認為,這是一種誤區。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單是治療,更重要是預防學生心理問題及疾病的發生。
家長對孩子要求高,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
呂英賢老師曾經接觸過一位問題學生阿峰(化名)。阿峰學習成績一般,但是由于家長對兒子有很高的寄望,造成阿峰心理壓力很大,并產生了嚴重的厭學情緒,多次揚言要退學。當呂英賢了解到阿峰的情況后,她通過多次的談話、輔導,幫助阿峰轉變思維,將來自家庭的壓力轉化為動力,并改善與父母的溝通。
呂英賢說:“高二一學年,我和他談心不下數十次,到了高三,阿峰的情況逐漸好轉,除了不再要求退學,整個人也變得積極、活潑多了,最終考進入大學。”如今,呂英賢和阿峰還保持著聯系。
家長對孩子要求高,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這在現實中并不少見,個案中的阿峰也并未表現出多么的出格,但是如果他內心的障礙沒有得到呂老師的疏導和化解,便很有可能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絕不是“用不著”,且預防重于治療,早發現又比晚發現好。
多所學校有專職教師為學生醫“心病”
據了解,近年來,鶴山市高度關注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先后舉辦多次有關培訓,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目前,鶴山市多所中小學內已有專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開通心理咨詢熱線電話,并配有情緒疏導室、沙盤游戲等教輔設備,幫助學生緩解心情,排除心理障礙。
學生借助儀器釋放內心壓力
在鶴山一中心理咨詢室內的沙盤室,記者看到了第一次來玩沙盤游戲的高二學生李家瑤。她告訴記者,雖然自己不太了解沙盤游戲的原理,但是游戲除了有趣,在玩的時候也感到很放松。她說:“現在學習壓力比較大,一邊玩沙盤游戲,一邊和輔導老師聊天,沒有負擔,對釋放壓力很有好處。”
鶴山一中專職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趙燕青告訴記者,該校心理咨詢室除了有沙盤室以外,還有放松室、測量室和發泄室,可以讓學生借助儀器釋放內心的壓力,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好地了解和輔導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調節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遠
李煥卿承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任重而道遠,如目前尚沒有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統一教材,也沒有一套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進行科學評價的體系,但是進步仍然是確切可見的。她說:“除了軟硬件、師資素質在不斷進步,在學校設置的青春期常識教育課,入學心理適應課等相關課程設置上也有所反映,其中,入學心理適應課甚至已經延伸到幼兒園進入小學階段。”(文/圖本報記者 謝禮鳴)
■專家點評
教育孩子
切忌“高高在上”
來自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系的曹梅靜副教授是該次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B證教師培訓的任課教師之一,對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她認為,當今的孩子與父輩年幼時最大的區別在于其自我表現的欲望更為強烈,獨立性更明顯。
曹副教授說,在交流時,這些孩子更渴望收到尊重和平等對待,自己的意見受到重視,但是許多他們的父輩和老師仍然沒有拋開陳舊的教育模式,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教育時經常使用命令式的語句,對孩子的意見往往表示輕視,這自然加深了孩子與父母、老師之間的隔閡,不但影響了教育的成效,還可能引發孩子的一些心理健康問題。
因此,曹副教授認為,解決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當務之急,是家長與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的提高,包括擺脫陳舊教育思維模式,改善與孩子交流的技巧,以及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家長、老師在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學習,這是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曹梅靜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