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美國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的一本書《“虎媽”戰(zhàn)歌》使西方社會對中國式嚴管教育表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關(guān)注,也使得媒體對蔡美兒的關(guān)注度甚至一度超越了奧巴馬。而不久前出現(xiàn)的上海“貓爸”更是引發(fā)了家庭教育方式的大討論。“貓爸”現(xiàn)身說法,他對自己女兒從小實施“民主”管教,跳舞、學習不操心,孩子照樣考進哈佛。
這一討論也蔓延至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微博)表示,家庭教育不應劍走偏鋒,而應該因材施教。“虎媽也好,貓爸也好,都不是絕對的。也許虎媽的方式到貓爸那兒行不通,貓爸到虎媽這也行不通。”而作為著名教育專家,朱永新笑著對記者說,“我也是貓爸!”
父母要和孩子一同成長
朱永新代表說,應該根據(jù)孩子的個性、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適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他說,最關(guān)鍵的是要根據(jù)教育的規(guī)律、根據(jù)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來教育。在孩子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對孩子的性別、個性,都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要做到父母親與孩子一起成長,用自身的榜樣,用自己和孩子一起學習的行為影響孩子。
朱永新代表曾經(jīng)提出家庭教育的八個觀念,其中之一就是父母親要和孩子一同成長。“因為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他說,父母親都沒有經(jīng)過專門的教育和訓練。做父母比開汽車要困難多了。開汽車還要有一個駕照,做父母不需要領(lǐng)照,但還是應該學一點教育,學會懂孩子。父母自身的學習,對孩子的成長是最關(guān)鍵的。很多教育成功的家庭,往往與父母親善于學習、以身作則有很大關(guān)系。
無獨有偶,全國政協(xié)委員彭志敏也于6日向大會提交了一份建議,提出要在全國的母親中進行一場關(guān)于“成才觀”的教育。他認為,孩子的教育涉及到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而家庭起到了最基礎(chǔ)的作用,孩子天生更靠近母親,母親對孩子性格塑造是最大的。因此彭志敏建議,家長要擔負起孩子成才培養(yǎng)的“第一責任”。要讓媽媽們學習什么是“成才”、如何才能幫助孩子“成才”、成什么樣的“才”。
我欣賞中庸的教育模式
朱永新代表并不認為“虎媽”代表中國的教育方式。“西方媒體是盲人摸象,他們看到一個虎媽就認為是中國的教育方式。”他認為,總體來說東方的教育偏嚴格、重管理,而西方的教育偏自由、寬松,“但這是總體特征,中國不也是有‘貓爸’嗎?‘虎媽’不也是在西方出現(xiàn)的嗎?”
無論是嚴管,還是寬教,要看哪種方法更適合孩子的成長。父母一旦沒有更好的辦法,就會像很多教師一樣,認為只要通過嚴格管理、反復操練,孩子就能夠取得較好的成績,否則孩子就不會自覺,不會努力。事實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樣的。“虎媽自己也在反省,當反復的練習引起孩子的厭倦后,孩子不是也把琴都扔了嗎?”
教育最怕的就是走向極端。朱永新代表說,他還是欣賞中國中庸的教育模式,不要劍走偏鋒,如果真的把孩子逼得太死,逼得太嚴,反而會導致教育的悲劇。“我們也會聽到這樣的悲劇,孩子練琴壓力過大,以致自己把手砍了,甚至跳樓等等,這些都是壓力過大造成的。如果孩子承受能力強一些,就可以管理稍微嚴一些;如果孩子內(nèi)向,就可以溫柔一些。”
談到自己的教育經(jīng),朱永新代表笑著說:“我當然是比較寬松的,可以說我也是個‘貓爸’。”(記者 廖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