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教學的本質
我覺得繪畫色彩教學的本質一是從客觀的角度研究色彩現象、理解和表現;二是從主觀的角度把握畫面色彩的組織、色彩的結構、色彩的調子、色彩的對比與協調、色彩的補色與色性等幾大關系的一種科學性訓練,并將自然的原始性色彩升華為優美的藝術性色彩。中國古人對色彩的認識是“隨類賦彩”,即以物體的固有色作為上色的一個標準,而且由于顏料生產工藝的原因,中國畫的色彩比較典雅、含蓄,并以墨色為主,形成了其裝飾性風格,這是東方人在自身哲學背景下形成的色彩觀念。
但是我們今天的色彩教學遵循的是西方人以科學為依據的訓練方法,要弄清楚色彩現象和畫面色彩表現之間的關系,學會怎樣觀察、怎樣分析和理解,尤其是懂得如何組織畫面的色彩。比如一塊灰性色彩,并不是黑色加白色,應當有色彩的傾向性。如果我們局部地盯住看,這灰性的色彩是看不準的,似乎一會兒偏紅,一會兒偏黃,一會兒偏藍,但是如果整體地去和背景、和主體物、和投影同時看,那么這塊灰性的色彩傾向就可以十分準確了。所以我覺得色彩的教學問題主要是對科學的光學體系的觀察、分析、理解、歸納,是表現過程。尤其今天電腦作為色彩設計的重要手段,色彩的理解能力越來越凸顯。
色彩的透明性
色彩學是一門非常深奧和龐大的科學系統,國內外都有專門的學科。但以繪畫色彩的實踐為目的的研究來說,教學的關鍵是要強調對色彩的理解。包括物象的素描因素和色彩因素。比如物體受光面、背光面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時間和地點中的不同變化規律。受光面和背光面的色彩從色性上講其冷暖關系永遠是相反的。請記住不要用素描的方法去畫色彩,不要專注于素描上的明度變化和過于強調深入塑造而忽略色彩關系上的透明性。所謂透明不是指顏料的稀薄,而是色彩冷暖空間關系畫得正確與否。物體暗部和投影部分是將色彩畫透明的奧妙所在,許多色彩作品只有明暗的變化而缺乏色彩的冷暖變化,導致色彩上的悶,有黑氣、色弱,這個情況在中國普遍存在。當然,由于暗部色彩傾向性的不明確,增加了其準確描繪的難度。
色彩的評判標準
許多教師對色彩評判的標準模棱兩可,往往憑直覺來判斷。產生許多誤區,甚至于青菜蘿卜個人各愛。盡管眾說紛紜,從技術的角度說,我認為色彩評判有三大標準。第一是協調性,色彩只有和諧才會有美感。一張作品要有一個統一的色調,即色彩總的傾向性。凡是牽涉到色彩問題,不能違反這一條。第二是鮮明性,色彩作品要有各種對比關系,包括明度、純度、冷暖等,只有相互比較之下才會襯托出各自的性格特征和價值,才會有分量和強烈的感染力。第三是豐富性,要有層次和細節的交代,能夠讓人反復咀嚼,只有耐看,才會有引人入勝。優秀的色彩作品必須同時具備這3個標準。無論是東方繪畫、西方繪畫,或者具象繪畫、抽象繪畫、意象繪畫等各種風格、流派我們都可以用此去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