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百度搜索,輸入“當代藝術”,相關網頁有522萬個,進入21世紀,這幾乎是媒體上出現頻率最高的詞。不斷刷新的拍賣紀錄、風起云涌的藝術運動,“當代藝術”在過去20年的起起落落徹底改變了中國的藝術生態,在新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就是在當代藝術頻頻現身的今天,中國當代藝術仍然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一直爭論不休。
從20世紀70年代末的“傷痕美術”和“星星美展”,到“八五美術新潮”、“八九大展”,再到90年代的“波普”、“玩世”、“潑皮”、“艷俗”等等畫風的流行,以及橫跨八九十年代的“新文人畫”、“實驗水墨”和世紀之交的裝置與行為藝術中出現的“腥聞”,被人們名之為“前衛”的中國當代藝術在推進思想解放、破除藝術陳規的“先鋒”歷程中,有現象的流轉與思潮的風行,有真誠的表現和名利場的驅使,有后殖民的迎合與民族化的追求,有圈內的自語,也有面向民眾的努力。
“星星美展”
和“85美術新潮”
2008年8月,旅美藝術家蔡國強的大型個人回顧展《蔡國強:我想要相信》在中國美術館展出,這個占據了中國美術館七個展廳的大型展覽是中國當代藝術家在中國美術館——這個頗具象征意義的中國最高美術殿堂里最大規模的展示。有趣的是,30年前打破藝術壁壘的“星星美展”就發生在美術館道路一側的公園里。
中國當代藝術到底肇始于“星星美展”,還是“85美術新潮”?學界一直存在爭論。1979年的“星星”美展,可以說是上世紀中國藝術史上最為激進、最具有反叛精神的一次展覽。在這一展覽上,中國第一次出現了看不懂的藝術,盡管與同時期的西方藝術相比,展覽的作品遠遠稱不上前衛,但思想解放的火花已經從此點燃,中國藝術再也回不到“紅光亮”的年代。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前衛藝術的確是由此開始的。
現在回憶起上世紀80年代,很多當年的親歷者仍然激動不已。那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火熱年代,西方譯著的大量涌入,使王廣義、張培力、耿建翌、黃永砅、谷文達等80年代初期陸續進入大學的學生們獲得了一個新的看問題的方式,轟轟烈烈的“85美術新潮”運動應運而生。
這場運動持續四年,從1985年至1989年,中國的年輕藝術家們幾乎將西方60年代以后的藝術樣式都嘗試了一遍。多年以后,當藝術家舒群回憶起80年代,他說:“如果說中國的當代藝術在星星畫會時期,僅僅是一個火花,那么到‘85美術新潮’就成為了燎原之勢?!北狈剿囆g群體、廈門達達、杭州池社、西南藝術群體……各種藝術團體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盡管多年以后有人說它是浮淺的、大而無當的宣言和英雄主義的行為,但毋庸諱言,它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影響是深遠的。
不再“審美”的藝術
1989年2月5日9時,中國現代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如果說80年代的當代藝術始終是“地下運動”,那么這次展覽可以說是當代藝術與傳統美術分庭抗禮的第一次公開亮相。這次展覽幾乎窮盡了近百年西方現代藝術的各種觀念,與此同時,當代藝術的危機也隨即產生,這次展覽也成為“85美術新潮”的謝幕禮。
中國的當代藝術從一出生就伴隨著爭議和質疑,“89現代藝術大展”更是把爭議推向高鋒。一場震驚業界的“槍擊事件”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讓展覽的其他作品相形失色。展覽開幕當天,來自上海的年輕女藝術家肖魯與其男友、藝術家唐宋朝自己的作品《對話》開槍,以完成預先設計的作品。“槍擊事件”驚動了公安局,引得輿論大嘩,為此展覽兩次被叫停,這一事件也成了此次展覽最重要的標志和符號。
中國現代藝術展因為其中的行為藝術引起了廣泛非議,不僅有來自普通觀眾的批評,還有來自藝術批評界的更加激烈的批評、嘲笑和揶揄。在舊的美術標準下,當代藝術顯得丑陋、粗糙、脆弱、單調。事實上,中國當代藝術的主題和表現樣式始終頗有爭議,著名油畫家靳尚誼指出,當代藝術已經不屬于我們原來的那種評判體系,沒有辦法用“審美”和“審丑”來衡量。比如有人斥之為傻、呆、癡的“丑態圖像”,張曉剛《血緣》系列中的人物所表現出的那種呆滯的表情和警覺的目光,讓人感覺神經兮兮的。岳敏君作品中人物怪異可笑的動作和嬉皮笑臉的表情,反映出一種玩世不恭、空虛無聊的精神世界……
無可否認,當代藝術是一個復雜多樣的體系,美已不是當代藝術的核心主題。這些藝術家創作思維前衛而敏感,有的藝術語言相當詭異而張揚,充滿著反傳統和實驗性。這在我們這個講究中庸之道、注重審美愉悅的傳統國度中,確實并不討巧,但卻引起了西方藏家的濃厚興趣。
從西方到東方的走紅
1993年,多年生活在北京并認識很多中國藝術家的意大利人弗蘭女士(FrancescaDalLago)向當年威尼斯雙年展的策展人波尼多奧利瓦介紹了中國年輕藝術家的作品,這些作品大部分是被稱之為“政治波普”和“潑皮藝術”的繪畫。奧利瓦對這些作品很有興趣,并決定在加爾蒂尼公園的“東方之路”專題中開辟空間展出這些作品。這是中國當代藝術家首次在國際藝術大展中的集體亮相,從此以后,到國外參展幾乎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家走紅的不二法門。張曉剛、王廣義都是最先在國際大展上嶄露頭角,然后才引起國外策展人和收藏家的關注。張曉剛1994年、1995年先后參加圣保羅雙年展以及威尼斯雙年展,其作品《血緣——大家庭》組畫獲得了圣保羅雙年展銅獎,很快引起了意大利策展人奧利瓦的關注,將他的系列作品推向國際。幾年之后,《大家庭》系列成為動輒拍出數百萬美元的“天價藝術品”。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市場長盛不衰,張曉剛、岳敏君等人的作品相繼突破千萬元,拍賣價格屢創新高。同時,這些作品也進入了世界各大知名博物館。邁入21世紀,這股熱潮愈演愈烈。2007年11月6日,中國嘉德2007秋季拍賣會,蔡國強《APEC景觀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圖》(2002年作)以7425萬港幣的價格創下當時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拍賣的最高記錄;2008年4月8日,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曾梵志1996年的作品《面具系列No.6》以7536.75萬港幣成交……
曾幾何時,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名字只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被熟悉,但是當大量熱錢涌入藝術品市場的時候,他們的形象也逐漸進入了公眾的視野。各種以當代藝術為主題的前衛展覽紛至沓來,當代藝術從當初的無人問津到紅極一時,幾乎每個美術館都開始收藏、研究當代藝術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