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具象” (New Figurative Representation)藝術運動誕生于上世紀60年代初的法國。它是對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反駁。1964年,巴黎市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了題為《日常神話》的展覽,成為“新具象”運動開始的一個重要標志。“新具象”藝術家們在政治上非常激進,他們深深地影響了上世紀70年代法國的藝術與政治舞臺。連環畫與攝影對這一潮流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熱拉爾·弗羅芒熱作為代表性藝術家之一,他與其他藝術家不同的是,對電影非常感興趣,常將一些電影手法運用于繪畫創作。
弗羅芒熱19歲時,由當時法國著名詩人雅克·普萊維爾(Jacques Prevert)的介紹,認識了畢加索。一次,他們三個人面對大海看了好久之后,畢加索問詩人:“你感受到了什么?”詩人說:“我什么都沒有感受到。”畢加索說:“我也是。” 弗羅芒熱對此深感震撼,悟到了話中真諦:世界上的任何東西,包括政治、詩歌、思想都不用刻意去理解,如同中國老子的“有無”論: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無”是根本。弗羅芒熱總是說:“我所畫的事物在世界上并沒有代表性,萬物既不顯示什么,也不代表什么”。之后,他與畢加索一起參加了巴黎五月畫廊的首個群展,奠定了他在藝術領域的地位。在1968年的“五月風暴”中,他結識了法國著名電影導演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 Godard)。當時弗羅芒熱創作了一幅作品,畫的是法國國旗的紅色部分在流淌,暗喻當時的政治沖突。戈達爾對此很感興趣,著意尋到了作者,兩人一起共同創作了《紅色》系列。此后兩年間又一度合作完成了著名的“傳單電影”系列。這樣的合作正好是動態與靜態圖像的互聯,這個經歷也成就了弗羅芒熱與眾不同的繪畫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