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納高拍賣公司亞洲藝術品拍賣會將在2013年5月8、10及11日于德國斯圖加特舉行。此次將有許多精品現身,包括宮廷御用瓷器,家具,佛像,銅器以及中國書畫等。共計2,800件拍品將于5月5日至9日在預展中亮相。
其中最為精彩的亮點包括一件極為罕見的清雍正斗彩歲寒三友茶壺,高13.3厘米,為德國萊茵地私人收藏。購于蘇富比倫敦1984年12月11日拍賣,拍號357。此器為大衛德爵士 Sir Percival David (1892-1964)舊藏。由于收藏系列中有相同的器物,后在蘇富比倫敦1968年10月15日拍賣此器,拍號134。當年由Bluett以1,650英鎊購得, 傳代Frederick M. Knight 購買。Knight在1982年5月8日,蘇富比香港拍賣售出此器,售價港幣165,000。此壺曾于東方瓷器學會1964年清朝藝術展覽中展出,圖錄號193。并著錄于Sir Harry M. Garner and Margaret Medley, Chinese Art in Three-Dimensional Colours, Vol. IV, reel 28, no.2, 及香港蘇富比20年,no. 272。
其中部分重要作品來自于重要萊茵地私人收藏,多數是于1983至84年間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會購得,除了清雍正斗彩歲寒三友茶壺,同樣引人注目的拍品為一件非常罕見的明萬歷(1573-1620) 黑漆描金大柜, 高178厘米,藏家在1983年購于蘇富比倫敦, 此柜出版于1979年Beurdeley的Chinese Furnitures。
本次拍賣還會出現一件早期法國外交官舊藏,約1900年購于中國的清紫檀紅木刻龍紋頂豎柜一對。承著近年市場對紫檀家具的追捧,極有可能成為家具收藏家的爭奪對象。
出自巴伐利亞重要私人藏家的罕見御制拍品,還包括一件清康熙 御制銅鎏金交龍鈕八卦紋編鐘 1715年,約在1970年以德國馬克6,000 于巴伐利亞藝術貿易市場購得,目前估價為€400.000 - 600.000.-。
瓷器方面,焦點仍然集中于宮廷御用瓷器,其中清嘉慶粉青地金彩雙龍戲珠燈籠瓶最為耀眼。嘉慶時期瓷器造型主要以生活器皿為主,乾隆時期盛行一時的觀賞瓷已比較少見,傳世器物造型較乾隆時期為少。此瓶保持了乾隆時期特征,制作比較精細,通體施豆青釉,釉色瑩潤,腹部描金彩云龍紋,龍作駕云疾馳狀,隙地點綴祥蝠,效果華麗。金彩是指一種采用黃金色釉上彩作為裝飾的制瓷手法。古代以金彩裝飾瓷器,一般認為是始于宋代,其中尤以定窯金花瓷器最負威名。宋周密《辛酉雜識》續集上卷載:“金花定器,用大蒜汁調金描畫,然后入窯,永不復脫。”傳世品有黑釉、醬釉金彩定器。明洪武初年,景德鎮始有金彩瓷器的燒制,清代達于極盛。
此外,清雍正青花寶相花八寶紋折沿大盤亦是精挑細選的上乘作品。此盤仿元明時期折沿盤造型,線條硬朗流暢。折沿上繪海浪紋,內壁繪蓮托八寶,盤心繪寶相花,八片平展的蓮瓣構成花頭,蓮瓣尖端呈弧形,瓣內填飾如意云頭,花心由八個小圓珠和蓮蓬組成,寶相花外圍以藤蔓纏繞的八只葫蘆紋。外壁繪畫折枝三多花果紋,寓意多子、多利、多壽。全器施釉肥腴,青花發色模仿明初鐵銹斑效果,紋樣刻意點染。
本場拍賣的另一突出亮點是來自香港著名實業家,書畫文物藏家霍宗杰先生的書畫珍藏系列共九幅。涵蓋中國當代名家寶墨,彌足珍貴。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張大千的「山寺夕照」。七十年代,霍氏與國畫大師張大千結緣,常有往還,屢獲熱情款接。其間,有機會購藏張大千所繪人物、山水、花鳥等數眾作品,另有數幅委托之作。自此二十年間,除張大千作品之外,還廣納徐悲鴻、黃賓虹、傅抱石、吳昌碩,齊白石等當代國畫精英之作。這批藏品曾先后集結成冊出版發行,1994年由榮寶齋(香港)有限公司編集成《齊白石畫海外藏珍》出版;2001年由臺北歷史博物館編輯《中國當代六大名家書畫集》一、二冊。此外亦著錄于臺北歷史博物館《張大千畫集》第一集(圖版第2號)。于1979年在臺北歷史博物館張大千畫展及2000年在加拿大溫哥華市立美術館「無人無我,無古無今--張大千畫作加拿大首展」中展出。作為愛好中國文化和現代書畫的收藏家,絕對不能錯過此次鑒賞。是次霍氏收藏的拍賣收益將會全數撥作慈善用途。
毫無疑問,納高是在歐洲經營亞洲藝術品的權威拍賣行之一,是次亞洲藝術專拍將于5月8日(日本及韓國藝術)、 10日和11日(中國藝術)在德國斯圖加特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