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宣布將首次舉辦一場重要的聲音藝術展覽——聲音:一種當代的配樂(Soundings: A Contemporary Score),參加該展覽的有16位以聲音為藝術媒介的、最具革新性的當代藝術家。此次展覽由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媒體藝術策展人芭芭拉·倫敦(Barbara London)以及策展助理麗歐娜·莫里尼斯(Leora Morinis)共同策劃,預計將在博物館附近的特殊展覽畫廊等場地舉辦,展期將從2013年8月10日持續至12月3日。
盡管這些參展藝術家是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去切入聲音藝術,創作形式也從視覺藝術、建筑、表演,到計算機編程和音樂等各異,但他們都喜愛不去倚靠一個既定的環境或情境來工作。這些藝術反應的范圍從建筑改造,到只有具象化才能察覺的聲音;又從展廳里聲音碰撞的過程,到對蝙蝠、切爾諾貝利城里的廢棄大樓、紐約的鐘聲和臺灣的工廠等等所進行的田野錄音。這些參展作品的多樣性讓復雜而充滿質疑性的聲音成為了一種藝術。
除此之外,此次展覽還做出了一些非常特別的設想:聲音能被創造者與觀賞者所引用,成為一種活躍且集中聆聽的模式,在內部和外部空間之間建立起緊密的聯系。也許有一天,當私人收聽設備以及定制播放列表已隨處可見的時候,能夠讓人們共享的聽覺空間就會變得越來越重要。許多此次的參展藝術家都把這一事實當作他們創作目標的基礎,他們所創造的聲音毫無疑問是平易近人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前來觀展的人,并在空間上與他們建立聯系。此次展出的大部分作品具有迥然不同的形態和主題,為觀眾詮釋著時間、空間與經驗上各異的全新概念。
此次展覽的參展藝術家包括:盧克·佛勒(Luke Fowler 蘇格蘭,1978年生)、角田俊也(Toshiya Tsunoda 日本,1964年生)、馬可·佛西那多(Marco Fusinato 澳大利亞,1964年生)、理查德·蓋瑞特(Richard Garet 烏拉圭,1972年生)、佛羅里安·赫克(Florian Hecker 德國,1975年生)、克里斯蒂·孫·金(Christine Sun Kim 美國,1980年生)、雅各布·柯克加德(Jacob Kirkegaard 丹麥,1975年生)、哈龍·米爾扎(Haroon Mirza 德國,1977年生)、卡斯特恩·尼可萊(Carsten Nicolai 德國,1965年生)、卡米爾·諾門特(Camille Norment 美國,1970年生)、特里斯坦·佩里奇(Tristan Perich 美國,1982年生)、蘇珊·菲利普斯(Susan Philipsz 蘇格蘭,1965年生)、謝爾蓋·齊爾品(Sergei Tcherepnin 美國,1981年生)、王洪凱(Hong-Kai Wang 臺灣,1971年生)、亞娜·溫德壬(Jana Winderen 挪威,1965年生)以及斯蒂芬·維蒂耶洛(Stephen Vitiello 美國,1964年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