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備受英國媒體關注的“零時工合同”現象被證實廣泛地存在于博物館行業。
“零時工合同”指的是雇員根據雇主需要隨叫隨到,工作量、工作內容和時間均不固定,并且沒有任何保障的雇傭協議。雇員按臨時工時數領取薪酬,沒有工作就沒有工錢,更別提帶薪休假或病假,裁員補貼和養老金福利亦是奢望。這類合同不僅無法保證隨時有工作,而且還阻止員工尋求其他的就業機會——即使提供不了保障,有些“零時工合同”也要求員工在接洽其他工作前需獲得現任雇主的許可。
英國博物館協會調查發現,博物館雇“零時合同工”已是普遍現象。北愛爾蘭國家博物館有215名員工簽署的是“零時工合同”,但只有186人在去年得到了工作機會。泰特美術館至少有100名“零時合同工”,大英博物館有40名,蘇格蘭國家博物館有18名。采用此種用工方式的還有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國家海事博物館、利物浦國家博物館、科學博物館、阿什莫爾博物館、亨特瑞安博物館、倫敦大學學院博物館等。這些“零時合同工”承擔的角色不一,分為前臺服務人員、展覽助理、餐飲和安保人員、負責教育和培訓的人員以及專題的主持人等。
“缺乏有保證的工作時間對員工的健康帶來負面影響。”泰特美術館和童年博物館兩家機構的“零時合同工”費利西蒂·弗林說,“去年,我們當中有人在泰特現代美術館舉辦的達明恩·赫斯特回顧展期間連續工作21天,很多時候一天要工作12小時。”
一名長期在博物館擔任“零時”助理的員工則表示,博物館給“零時合同工”安排的工時是一周僅幾個小時,這種情況有時要持續一兩個月。所以,當有活兒可干的時候,他們總是不停地干,連休息時間都省了,就是為了在沒有工時的時候還能有錢花。
對此,一些博物館界人士認為,“零時工合同”是為了保證靈活的勞動力所必需的用工方式,在大幅度削減文化預算的背景下,“零時工合同”將會成為今后博物館主要的聘用方式。例如,英國一家地方博物館在當地藝術理事會削減了60萬英鎊的預算后,雇了兩名全職員工和6名“零時合同工”。該博物館經理表示:“我們所有的收入都來自游客,如果我們還想提供優質的服務,那么‘零時合同工’就很有必要。”一名博物館游客服務部經理說:“如果處理得好,博物館與‘零時合同工’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零時合同工’還能讓博物館起死回生。”
然而,英國公共及商業服務工會發言人表示:“大部分雇員之所以會接受‘零時工合同’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零時工合同’對雇主有利,很可能導致剝削和違反就業的行為發生。”英國政府也表示,將于近日就“零時工合同”一事展開正式討論,反對者希望能通過立法的形式徹底禁止這種不公平的合同。
據悉,8月5日,英國人力資源協會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英國有約100萬受雇員工簽的是有爭議的“零時工合同”,遠超之前官方承認的數字。“零時工合同”存在最多的行業是餐飲、連鎖電影院、零售商店等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