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网站,亚洲人成在线播放,av三级国产A级水,国内精品久久久www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海外

大英博物館今年9月舉辦中國主題的大型特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4-01 11:40:48 | 文章來源: 北京青年報


本報專訪大英博物館亞洲部主任司美茵


該展覽策展之人一霍吉淑

導讀:1972年舉辦的“圖坦卡蒙寶藏”展覽是大英博物館歷史上吸引觀眾人數最多的展覽,達到165萬人次;排名第二的則是2007年大英舉辦的以中國為主題的大規模特展——“秦始皇兵馬俑展覽”,參觀人數多達85萬人次。時隔7年,大英博物館即將于今年9月再次推出以中國為主題的大規模特殊展覽:“明:盛世皇朝50年”展覽。該展覽將通過一系列精美絕倫的物品,包括瓷器、黃金、珠寶、家具、繪畫、雕塑以及紡織品,展現中國歷史上的黃金盛世。為何選擇這一主題?策展人和博物館希望觀眾通過該展覽產生哪些新的認識?明星展品有哪些?籌備展覽期間又有哪些挑戰和收獲?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獨家專訪大英博物館亞洲部主任司美茵(Jan Stuart)女士、該展覽兩位策展人之一霍吉淑 (Jessica Harrison-Hall)女士,探尋展覽背后的故事。

15世紀前50年 代表明朝藝術最高水準

記者:關于舉辦“明:盛世皇朝50年”展覽的想法從何而來?

霍吉淑:我和本次展覽的另一位策展人——牛津大學藝術史系的柯律格(Craig Clunas)教授都希望舉辦一場關于中國明朝的精彩展覽,但是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引人入勝的視角來呈現這個展覽。因此,我們從中國歷史中選擇了1400至1450年自永樂皇帝奪位直到正統皇帝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這一階段的歷史。該展覽就是圍繞來自這一時期的珍貴文物來建構的。我們希望關注中國歷史的這一階段,并且是深入式的。以往多數關于中國的展覽或是關注整個中國古代歷史,或是關注整個朝代,我們希望可以做些不同的嘗試。

記者:從大英博物館的管理和運行的角度講,本次展覽是如何從一個“觀點”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展覽的?

司美茵:一切展覽,即使是小型展,我們都會通過不同方式、由不同人驗證策展主題。策展人首先向所工作的部門提出策展的初始想法,然后進入階段性初審,由部門中了解中國、了解亞洲、有策展經驗的同事對策展思路做出反饋。根據這些反饋,策展人進一步向博物館總監以及展覽審核委員會提出較為明確的策展建議。在這個過程中,要考慮展覽的優勢及可操作性,如公眾對此展覽主題的興趣有多大、申請資金贊助的可能性。所以會有很多人參與驗證策展建議的過程。策展建議一旦通過,就要同時展開幾項工作,包括聯系資金贊助(在確認有足夠資金支持前,是不能向公眾宣布展覽信息的)。所以有一個階段是在假設的前提下工作,即假定策展建議被通過,著手開始一些相關研究,以加強說明策展建議的可行性,同時努力尋求資金支持并確保到位。這樣才能走到決策的一步,確認正式啟動、開始所有相關研究、邀請布展設計師、建立專業團隊來組織展覽中的文字內容,等等。這樣一個展覽就算完成了從一個“觀點”到一個展覽的過渡。

記者:明朝統治中國276年,為什么選擇從1400年到1450年作為展覽的內容呢?

霍吉淑:明朝的歷史非常久遠,每個階段都各不相同。洪武皇帝1368年建立明朝,但1403年至1449年這一階段往往被視為明朝的‘重建’;有些人甚至將1521年以后的嘉靖皇帝統治時期視為明朝的第三次建立。有些代表明朝最高藝術水準的作品就出自明朝早期的這50年(1400年-1450年)。除此之外,這段時期在歷史上也有重要意義,比如從南京遷都北京、鄭和下西洋等。通過最新的考古工作,即包括陸地考古和海洋考古,我們得以對這一時期的歷史有更為詳盡的了解。我們希望探索關于這一時期更多的真相和傳說,以及其對于當今中國的意義和關聯。

記者:已經發現的真相和傳說有哪些呢?

霍吉淑:要想知道全部的新發現,恐怕還是要親自到展覽上去看。但這些新的研究發現使得我們可以更新部分文物的年代,甚至包括大英博物館自己的收藏。此外,令人興奮的是,我們還會展出從未向遠東以外的觀眾公開展示過的重要文物。

避免“歐洲中心化”的視角 向世界介紹這段陌生的歷史

記者:作為展覽的策展人,您最希望觀眾從這個展覽中獲得什么?

霍吉淑:我希望他們明白,像中國這樣一個面積堪比一個大洲的國家,在15世紀初是由一個家族通過宮廷網絡所統治的。我希望他們不僅僅看到皇室,還要看到一系列的地區藩王。洪武皇帝把他的兒子們封藩至各重要流域和軍事重地,他們建立了明初多處藩王宮廷。新的考古工作和研究,讓我們對藩王有了更多的了解。此展覽將會重點介紹山東、四川、湖北,也就是中國東部、西南部和中部三個地區明代藩王墓出土的考古文物。另外,我希望觀眾了解鄭和,雖然他對中國人來說很熟悉,但很多西方觀眾并不知道,鄭和船隊出發的時間遠遠早于哥倫布和達·伽馬的船隊。我希望他們看完展覽后可以真正了解多元文化的中國。中國內部的自身互動,中國派出的使者與外國的互動,以及外來使者與中國的互動,使得這一時期的歷史趣味無窮。因此,國際交往與互動是本次展覽關注的一個重點。

記者:從展覽的設計上和策展理念上,你如何實現這個目的呢?

霍吉淑:展覽被劃分為5個部分。我們首先在展覽開始的部分介紹這個時期的背景,接下來的部分包括:宮廷生活、軍事文化、文人藝術、信仰和外交貿易。觀眾從宮廷生活開始參觀,按照由內向外的順序,陸續參觀到鄭和船隊航海的廣闊海域。通過我們從世界各地借來的展品,以及我們設計的展覽知識架構,可以展現這段“新”的歷史,并把它生動地呈現在世界觀眾面前。多數中國以外的觀眾對這一時期的歷史非常陌生,而且多數對明朝歷史的研究和關注都集中于16世紀初期葡萄牙人抵達中國以后的這段歷史。而1400年至1450年的這段歷史相對較早,而且對整個明朝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記者:是否可以這樣說,該展覽在嘗試避免使用“歐洲中心化”的視角來呈現中國明朝的歷史呢?

霍吉淑:是的。此次展覽的目標之一是挑戰過去過分強調的有關16世紀后西風東漸的中西交流史,把目光轉移向亞洲各地之間長久以來復雜密切的關系,以及這些關系對中國社會文化曾經產生的影響。比如,觀眾除了可以看到精美絕倫的展品,更重要的是他們會意識到鄭和下西洋這個意義非凡的航海遠早于哥倫布在1492年的首航美洲。對于后者的研究有很多,但是我想我們是為數不多的通過這個視角來研究明朝早期歷史的。

研究歷時4年選中280件展品 向10家中國博物館借展

記者:策劃和籌辦該展覽共經歷了多長時間?多少人員與機構參與其中?

霍吉淑:我和另一位策展人牛津大學藝術史系的柯律格(Craig Clunas)教授一起工作了近4年時間。我們的研究也獲得了來自英國政府最高級別的研究委員會基金的贊助——藝術與人文學科研究委員會 (Arts &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因此,我們可以和美國明代學者專家一起撰寫了一本關于本次展覽的專著。此次展覽還會安排豐富的公眾節目,并于今年10月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探討中國1400-1450間的歷史、文化和藝術,題目包括音樂、飲食、服裝、中韓/中朝關系、中日關系、中越關系、中國與伊朗關系等不同領域。通過跨領域跨文化的知識協作,我們希望這次展覽可以有所不同,富有價值。

本次展覽我們與10家中國機構和21處中國以外的收藏機構合作。我們在備展過程中與中國國家文物局直屬的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緊密合作,對方幫助我們協調與中國各個博物館的合作。但我們首先要與每個博物館交流,確認他們是否愿意參與到本次展覽中。國際方面,我們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以及韓國等地的博物館合作借展品。

記者:本次展覽的展品數量有多少?是從多少件候選展品中挑選出來的?選擇的標準是什么?

霍吉淑:我們共有280件展品,展覽規模非常大。2/3的展品來自31家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而另1/3的展品則來自大英博物館。我們對展品的選擇非常嚴格,入選展品既要在視覺上引人關注,又要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最終呈現的280件展品都經歷了層層選拔。我和柯律格(Craig Clunas)教授負責把關,但我們也與借展的博物館密切合作。比如, 2013年11月我在中國與當地的專業人士一起挑選展品,了解不同文物的價值和意義,不斷縮小最終展品的范圍。

1   2    


凡注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