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网站,亚洲人成在线播放,av三级国产A级水,国内精品久久久www

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卡塞爾當局出動了消防車

時間:2017-04-13 16:49:36 | 來源:鳳凰藝術

資訊>國際>

五年一屆的卡塞爾文獻展將在卡塞爾和雅典上演“雙城記”。本屆卡塞爾文獻展主題為“以雅典為鑒”,旨在回到西方政治文明的發源地而如今深處危機,被歐洲邊緣化的雅典,這不是一種懷舊,而是基于過去的理想模型對現實世界的再思考,和對將來世界可能性的構想。以下為“鳳凰藝術”為您帶來的綜合報道。


▲ 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雅典,海報

卡塞爾文獻展與威尼斯雙年展、巴西圣保羅雙年展并立為世界三大藝術展。作為先鋒藝術的實驗現場,卡塞爾文獻展已不僅僅屬于德國,它已經成為國際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坐標,是西方文化界關注的焦點,也是西方社會的時代鏡像。五年一次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潮,把卡塞爾從寧靜帶入喧鬧,文獻展也成為整個城市的節日。整個城市為之而動,街道、公共場地都派上了用場,各類展覽作品和相關的藝術活動散布于城市的各個角落。卡塞爾文獻展的主要展場分布于:弗里德利希阿魯門博物館(Museum Fridericianum)、文化火車站(Kulturbahnhof)、文獻展廳(Documenta-Halle)、桔園宮(Orangerie)、賓丁啤酒廠(Binding-Brauerei)等。從某種意義上說,參觀卡塞爾文獻展也就成了一次文化藝術之旅,文化和藝術成為了生活的必然部分。

在卡塞爾文獻展現場


▲ Expiration Movement藝術裝置,Daniel Knorr,2017

上個周末,Daniel Knorr的新裝置項目使至少30名在場的市民打給了消防局。 Expiration Movement 是Daniel Knorr為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呈現的新藝術項目,這項藝術打造了一座隸屬于弗里德利希阿魯門博物館的冒著白色煙霧的塔,卻拉響了這座德國城市上空的消防警報。


▲ 卡塞爾文獻展主展場之一:弗里德利希阿魯門博物館

在上個周末,這項裝置藝術首次運行時,超過30名有關市民打給了當地的消防部門。然而,卡塞爾文獻展在卡塞爾當地的展區直至6月10日才拉開序幕,而Expiration Movement 已經從上周六釋放煙霧,以紀念卡塞爾文獻展雅典展區的開幕。


▲ Expiration Movement裝置圖示

 

卡塞爾當地消防局負責人Norbert Schmitz在周一接受采訪時說,消防局每接到這座塔的報警電話,都要確認火情是否真實存在。

對當地的消防隊員來說,他們度過了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的周末。并避免在整個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期間,坐落于弗里德里希阿魯門博物館的塔再次出現這種情況,消防部門迅速與負責卡塞爾文獻展運營的有關公司簽署了協議。博物館將設有一名安保人員駐守藝術現場,通過電話及時反映情況,監督該項藝術裝置。他的任務就是,在接下來的展覽期間里,每接到一次報警電話,就要確認一次這座建筑有沒有真正起火。


▲ 卡塞爾文獻展主展場之一:文獻展廳

Schmitz 解釋說,如果真的有嚴重火情,煙霧只能是黑色而不是像Knorr的煙霧裝置所釋放的白色那樣,但是Schmitz表示他很高興人們能保持如此高的警覺性,“市民的警覺性和參與度都在使這件事變得好起來。”他說。

除了導致些許恐慌之外,Expiration Movement 顯然也遭遇了一次財務危機——在卡塞爾文獻展雅典展區報道之際,Knorr為了維持這一裝置藝術在展出期間早十點至晚八點的每日運轉,不得不銷售藝術手冊來獲取資金。


▲ 卡塞爾文獻展主展場之一:文化火車站

上周,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在雅典也拉開了序幕,并截止至7月16日,將在整個雅典地區開設不同展覽場地。同時,卡塞爾展區將從6月10日開放至9月17日。


▲ 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雅典)

關于卡塞爾文獻展


▲ 第一屆卡塞爾文獻展的外部景觀與內部展廳

第一屆文獻展由德國建筑師、畫家、設計師和策展人阿諾德?博德(Arnold Bode)于1955年創立,被認為是從傳統的沙龍式展覽到現代意義上的展覽的分界點。


▲ 阿諾德·博德

時值德國戰敗10年,百廢待興。首屆文獻展的主題為“20世紀藝術:1905-1955年的繪畫、造型藝術和建筑”,主要目的是讓納粹統治下被壓制的重要現代藝術作品和文獻重見天日,并為不受待見的“墮落藝術”正名。documenta由此得名,它在拉丁語中也有“傳道授業”和“精神思想”的含義。于是,卡塞爾文獻展在創立伊始,便被賦予了嚴肅的批判和反思色彩,有別于一般的沙龍和新藝術流派展覽,如阿諾德?博德所說:“人類理應可以做一些新的嘗試。”


▲ 第一屆文獻展團隊

而阿諾德?博德本人,連續擔任了三屆卡塞爾文獻展的總策展人,也因此被稱為“文獻展之父”。


▲ 文獻展文獻

在第四屆卡塞爾文獻展中,誕生了一件標志性作品,就是這件由空氣包裹做成的雕塑。行為藝術家克里斯托和妻子珍妮·克勞德用他們在卡爾斯奧厄草坪上的作品“5600立方米的包裹”引領了藝術及其展陳形式的變革:這個空氣包裹由 2000 平方米的聚酯纖維布制成,系在一根 3500 米長的繩子上,時人戲稱為“草坪上的蘆筍”或者“香腸”。這是城市公共空間中一件極具娛樂性的臨時藝術作品。其制作過程(總共試了四次才立起來)本身就令人嘆為觀止,并和為實現該作品而開展的籌資活動(本身即足以成為銷售學研究的典范)一樣,構成整個作品的一部分。


▲ 克里斯托夫婦作品“5600立方米的包裹”全景圖


▲ 作品近景


▲ 設計手稿

    重要轉折點發生在1972年的第五屆文獻展,由哈羅德?史澤曼(Harald Szeemann)擔任總策展人。主題為“對現實的質疑-今日圖像世界”,瑞士人史澤曼拋開傳統藝術展以年代、派系或地域為策展依據,大膽引入裝置、觀念、行為等藝術形式,強調理論對藝術創作的影響,藝術和社會、個人的關系。值得一提的是,該屆文獻展首次邀請了當時的兩大社會主義陣營-中國和當時的蘇聯,但兩國均因種種現實因素未能如愿參展。該屆文獻展中囊括了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和馬塞爾·布達埃爾(Marcel Broodthaers)的作品,前者被譽為“社會雕塑家”,后者探索語言和圖像在意義表達和再現時的兩重性和分裂性,并延伸至對藝術系統權力的探討,他的作品對其后40年的全球藝術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 第13屆卡塞爾文獻展回顧

卡塞爾文獻展在雅典


▲ 2017年卡塞爾文獻展特別設計的標志是一只脖子可以旋轉270度的貓頭鷹,代表著一種不同尋常的視角。希臘神話中代表智慧、理性、與公平的雅典娜,身邊站著的就是一只貓頭鷹,在西方文化中它也象征著危機預言者

 2017年舉辦的文獻展主題被文獻展組委會定為“以雅典為鑒”,并在希臘雅典設立第二展區。這無疑是對身處歐洲一體化危機的歐洲,和成為眾矢之的的希臘的直面回應。卡塞爾市市長貝爾特拉姆·希爾根(Bertram Hilgen)對此決定滿懷憧憬:

“作為全球當代藝術界最為重要的展覽,卡塞爾文獻展不僅要展示當前藝術的發展,藝術策展更要著眼于政治和社會語境。雅典是幾個世紀以來歐洲輝煌文明的發源地,如今也因為面臨全球政治和社會挑戰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 2017年第十四屆卡塞爾文獻展策展團隊,照片前排左二為總策展人波蘭籍策展人和藝術評論家亞當·希姆奇克(Adam Szymczyk)

2017年文獻展的總策展人亞當·希姆奇克(Adam Szymczyk)表示,將雅典作為與卡塞爾并駕齊驅的展場,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量,尤其是當前歐洲與世界的社會和政治形勢對藝術行為有著意想不到的驅動力。希臘作為西方文明的發源地,近些年已喪失在文化領域的話語權,而政權變動更是剝奪了其政治中心的地位。

雅典作為希臘的心臟,被選作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雙城展的第二展區,是主辦方甚至西方社會期冀以藝術的形式使世界的目光重新聚焦于此,來帶動衰頹的經濟和停滯不前的政治。


▲ 希臘(左)和德國(右)兩國總統出席卡塞爾文獻展雅典展區開幕式

來自世界各地大約160名藝術家參與其中,40個公共場所作為展場,不乏奧林匹亞宙斯神廟(Temple of Olympian Zeus)這樣的世界級遺址。當然,參與展覽的創作并不局限于普通的視覺藝術范疇,還會以表演、行動、文字、聲音等更具特色的形式呈現于大眾面前。

來自中國的藝術家、導演王兵攜新作《15小時》影響裝置亮相卡塞爾文獻展雅典展區。此次王兵受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藝術總監Adam Szymczyk和策展人Hila Peleg正式邀請,向世界呈現在攝影機記錄下的,中國打工者連續不間斷的15個小時的工作與生活。


▲ 《15小時》劇照

除此之外,在文獻展現場不僅能看到藝術家為參加本屆卡塞爾文獻展專門而作的作品,也能看到部分藝術家在雅典展區進行現場創作。


▲ Rebecca Belmore, Biinjiya'iing Onji (From inside) 大理石雕塑


▲ Ibrahim Mahama,Check Point Prosfygika. 1934–2034. 炭筆、麻袋,行為表演,2016–2017,地點:雅典憲法廣場


▲ Daniel Knorr, Βιβλ?ο Καλλιτ?χνη,裝置藝術,2017


▲ Miriam Cahn,繪畫


▲ Andreas Angelidakis, Unauthorized (Athinaiki Techniki),2017,裝置藝術


▲ Aboubakar Fofana, Ka touba Farafina yé (Africa blessing),54只羊、人、非洲大陸、青黛色、牧草,2017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凡注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