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藝術 前路漫漫
新媒體藝術作為一項即使在藝術界也尚屬先鋒的藝術形式,此次走進中國美術館,能否被廣大觀眾所接受,能否達到預期的學術水平,如何定位其過于前衛的特性與中國美術館的的切入點,都是本次展覽所面臨的難題。
在談到新媒體藝術在國外的發展水平時,張尕教授風趣的談到,當下即使在國外,互相寒暄時若提到自己是搞新媒體藝術的,對方都會不由道出一聲“Oh”,而這一聲“Oh”的理解就各自見仁見智了,可見即使在國外,新媒體藝術也是藝術主流之外的一個偏遠區域,至而少有人問津。
張尕教授說,目前新媒體藝術還沒有進入市場階段,因為其不具有易于保存的特性,并且一件作品的制作成本本身也很高,而其先鋒前衛與非功利的特點可能使其將來也未必能進入到投資收藏階段,在國外,做新媒體藝術的資金來源一般都是政府或者各種基金會,并且需要很多跨學科的專業人才。而談到美術館收藏問題時,范迪安館長表示,雖然現在中國美術館尚未有新媒體藝術的作品收藏,但是此次展覽也將為這個領域起到一個積累經驗的作用,任何一種藝術品的收藏都要有各自特有的一個規范和方法,如中國卷軸形式的古畫就與西方架上的油畫保存方法完全不同,至于新媒體藝術如何保存,其收藏方法等尚待開拓。
“這樣一個展覽為什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而不是去科技館?”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張教授和范館長表示,科技產品與新媒體藝術品有著本質性的差別,科技產品往往追求的是界面的友好、操作的簡單明了,并且可以轉化為市場效益,而藝術品則著重與參觀者的感覺的誘發和喚起,是一種文化的認知,感性上的感受不同于理性上的理解,往往令一些觀眾看不明白或者產生不同理解,這便是藝術作品的多解性。本次展覽的作品都是各種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力求多樣的高端,中國美術館也一直致力于關注藝術界的最新的優秀成果和重要方向。
太過于前衛學術,公眾往往無法理解;過于通俗平白,又可能會如“大聲展”一樣淪為大人孩子們的游樂場,如何將本次展覽辦好,找到一個合適的公眾切入口,也是中國美術館舉辦本次展覽所要面臨的一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