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四壁全用銀色錫箔紙包裹的展館,看到陳列其中的怪誕展品,再聽聽它們動輒數十萬美元的市價,你會發現沃霍爾真是將自己的藝術哲學詮釋得非常到位。
8 月3 日—31 日,“‘波普教主’安迪·沃霍爾藝術展”在上海城市雕塑中心舉行。
1963 年, 安迪·沃霍爾(Andy 地點:朱屺瞻藝術館Warhol)將一個廢棄的車間閣樓內部,用錫箔紙裝飾成自己鐘愛的銀色,命名為“工廠”,并將其作為自己的藝術工作室和生活場所,在其中進行各項創作活動。2006 年那部圈內頗為轟動的電影《工廠女孩》(factory girl),便是以此為背景,講述了安迪與他當年的繆斯、名噪一時的電影明星伊迪·塞奇威克以及鮑勃·迪倫之間三角戀故事。在這個著名的“工廠”里,以沃霍爾為中心,聚集了一群藝術工作者,不僅“生產”了大量廣為流傳的平版畫、攝影、服裝設計,也“制造”了不少電影劇本和表現性解放的短片。
“‘波普教主’安迪·沃霍爾藝術展”8月3 日-31日在上海舉行。展覽主辦方選擇的上海城市雕塑中心,是由原上鋼十廠的車間改造而成,由于其先天條件,能夠將沃霍爾在紐約的“工廠”模擬得惟妙惟肖。展館內全部用銀色的錫箔紙包裹,極力營造出沃霍爾當初生活和藝術創作的環境;甚至連開幕酒會的邀請函與各種相關印刷品上,都包上了錫箔,可謂用心良苦。此次展覽,展館分為3 個區域,分別展出沃霍爾的小幅手繪作品、絲網版畫等波普藝術作品以及關于沃霍爾的珍貴文字和影像資料。
展品中比較完整的成套作品,是貓咪系列和天使系列的手繪畫,創作于1954 年,屬于沃霍爾早期的練筆作品。當時年僅26 歲的他,在紐約以商業廣告繪畫初獲成功,正準備轉型為商業設計師。他設計過賀卡、櫥窗展示、商業廣告插圖,這些經歷決定了他日后作品中濃重的商業化風格。
那陣子,一只叫Sam 的貓咪似乎讓日后的“教主”頗為癡迷,展出的幾幅畫作跨越了Sam 稚嫩的嬰兒期、好事的青春期以及肥胖的成年模樣,但畫中貓咪卻每次都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有黃色、粉色和紫色,初步形成了沃霍爾標志性的四格絲網印刷畫那雀躍的色彩風格。據說,這些大小差不多在20×30 厘米的平版膠印畫,如今的售價已經達到20 萬元。另一個天使系列則呈現出明顯的“性暗示”信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達利的作品,除了“坦蕩蕩”的肢體語言外,安迪筆下背著翅膀的肥胖天使面部表情更是豐富。從展覽中一張畫滿各種唇形和眼睛的習作來看,顯然沃霍爾曾對捕捉人物的一顰一笑下過一番苦功。
沃霍爾的代表作,如毛澤東、瑪麗蓮·夢露和瑪莎·格雷厄姆的絲網印刷作品此次也參與了展出。其中,美國當代舞蹈家瑪莎·格雷厄姆的絲網印刷作品,據說曾在市場上消失了約10 年之久,這次波普藝術的愛好者們終可大飽眼福了。在關于沃霍爾個人生平的展區里,墻面上貼滿了媒體對他的各類報道。照片上的沃霍爾大多神情疏離,或超然于世,或面無表情,讓觀者難以揣摩其所思所想;只在一幅同驚悚大師希區柯克的合影中,沃霍爾跪在地上,朝拜一般地望著端坐在椅子上的希區柯克。有些可惜的是,播放影音資料的展區中,解說的聲音被展館內播放的“地下絲絨”樂隊(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歌聲完全淹沒。那些畫面上記錄的似乎是“工廠”的重要人物,比如身穿比基尼的伊迪·塞奇威克,如果能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中觀看,應該能了解到不少上世紀60 年代波普風潮背后的故事。
“二戰后的歐美藝壇,可以被看作西方現代主義文化主流的回光返照時期。藝術首都之冠,在二戰后終于由巴黎越過大西洋,加在大蘋果紐約的頂上。而在美國崛起的波普藝術中,家喻戶曉的沃霍爾無疑是將波普精神身體力行到極點的一位多面性人物,稱他為‘通俗藝術之王’也一點不為過?!北本┰铝梁赢敶囆g館館長陸蓉之這樣評價沃霍爾,“他在藝術界始終受到愛憎分明的待遇,在現代主義的城堡里,沃霍爾是聲名狼藉的叛徒,而在當下后現代主義取得天下的時代,沃霍爾成為了英雄典范。”
沃霍爾用似乎每個人都擁有的物品、方法和天分來實現其藝術和商業目的。其大部分藝術作品,特別是波普時期的作品,始終著眼于實用主義和商業主義,將藝術融入大眾文化和社會,這就是為何其作品在今天仍被高度重視的原因。事實上他更像一位“波普藝術”領域的CEO,不僅聚集音樂家、作家、名人及其他藝術家,組建以其為中心的集體“工廠”,同時也尋覓潛在的富商來購買他們合作的“產品”。他還是電影制片人、作家、搖滾樂作曲者、出版商,是紐約社交界、藝術界大紅大紫的“超級明星”。“賺錢是藝術,工作是藝術, 做好生意是最上乘的藝術。”沃霍爾的藝術哲學如今已經成為無數藝術從業者的座右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