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岳在翻閱《美術報》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3點,我和同事如約而至岳敏君的藝術工作室。我負責拍攝,同事小林做專訪,其間,作為一位工作之余仍堅持畫畫的“票友”,我也見縫插針地問些我所感興趣的話題。在他那座目前宋莊藝術家中面積最大的別墅式工作室中,老岳泡了壺西湖龍井,我們邊喝茶邊聊,輕松愉悅地交談了三個小時。這個日子對于老岳來說只是一個平常的日子,因為像我們這樣的來訪者對于他已經習以為常了。就在今年他的個展“公元3009之考古發現”前夕,也是在這,他接受了20多家媒體的集體采訪。當我把《美術報》刊登的“公元3009之考古發現”報道給他看時,老岳饒有興趣地翻閱起來:“報紙內容很豐富,呵呵,這里還有舒勇的消息……”
訪談是在老岳布置得極其簡單而寬敞的客廳進行的,150多平方米的大客廳只擺放了一套米黃色的沙發,與四周潔白的墻面和銀灰色的墻圍,營造出空靈素雅的氛圍,環顧四周也沒見著大家熟識的咧開嘴大笑的“自畫像”,有的只是一幅用中國畫表述方式的油畫作品“迷宮”系列。“我曾經去過一些買我畫的人家里,一看我的畫掛在那里就覺得別扭,因為和周圍的環境完全不協調,人家挺認真地在沙發背面的墻上掛一幅我的作品,我也不能說什么,因為很多人在一種很不協調的環境里生活得挺好。其實這就是一種張力斗爭,也許通過這樣很不協調的一張作品,改變了他們對家庭結構審美的各方面要求。”老岳就作品和環境的關系作了這樣的闡述。
關于藝術,找到自己的感受,真情地表達。
記:您從多大開始畫畫,怎么走上職業畫家這條路的?
岳:十來歲,跟一個國畫老師學的,老師教的沒意思,后來自己開始臨摹。其實,我學畫之前差點學音樂。記得有個鄰居家的孩子小提琴拉得特別好,當時特別羨慕。我沒考大學就去工作了,在海上石油鉆井平臺當過工人、宣傳干事,真正學畫是因為要考學才找老師教的素描、色彩,1985年考上河北師大油畫系。
年少輕狂時,我就向往一種自由的生活,因為朋友都是搞美術的,1991年來北京住在紅廟,后來發現圓明園不錯就去了,在那待了兩三年。那個時期中國的繪畫都依附于政治,能有一批人獨立搞繪畫,心里的滿足遠遠大于物質,盡管當時經濟拮據,但過得挺快樂。
記:很想看到您“笑臉”作品之前的作品,什么時候開始當代藝術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藝術語言?
岳:早期的作品也是以寫生為主,畫身邊的朋友和景,方式上,表現主義、超現實、裝飾的手法都嘗試過。在圓明園一年之后,也就是1992年,當時也和整個社會氣氛吻合,藝術家都想在自己的藝術作品中通過一個形象或觀念,把自己的真實感覺表現出來。我覺得藝術還是和作者的切身感受、心理感受、敏感程度有關系,藝術最大的特質在于不一樣的表達。
記:在“公元3009之考古發現”展覽中,更多的是雕塑和裝置作品,是不是架上繪畫已不能滿足您的創作思考?
岳:不能這么講。其實在當代藝術領域,繪畫、雕塑和裝置的界線已經模糊了,藝術開始具有一種綜合性傾向。過去我畫的那些畫把背景去掉就是雕塑的造型,跟平面的關系不是很清晰。以前中國藝術家沒有那么多的機會在外面展覽,在國內,2米的畫掛在美術館還可以,但你去國外展的時候,展覽空間是很巨大的,繪畫就不適宜,作品如何在視覺空間很好地呈現尤其重要。其實從印象派以后,美術就慢慢走向了公共空間。
記:面對當下的社會熱點,比如“金融危機”等,您會把這些思考帶入你的創作嗎?
岳:有的,現在才剛開始,還沒有深刻的感受,還在思考中。在上海嘉定,我正在籌建新的工作室,或許這類作品會在那得到呈現。
關于生活,閱讀是我最大的休閑,期待著與“圓圓”的交流。
記:我看到您家的后院有個籃球場,你平時鍛煉嗎?
岳:那是給身邊的小年輕玩的。年輕的時候還跑跑步,現在幾乎不鍛煉,要說鍛煉,空的時候站著練練書法算是一種鍛煉吧。
記:您現在最大的休閑是什么?平時對飲食著裝有什么講究嗎?
岳:泡杯茶胡亂地看書。我的二樓都是書,五花八門的什么類型的書都有。我喜歡一種輕松的閱讀,比如《圍城》、《在路上》,我都看過好幾遍。對于著裝,衣服的品牌不講究,舒適就好,只是顏色上,夏天清淡的冬天深色的。飲食方面我愛吃農家菜。
記:今年元宵節您喜得“千金”,您有什么特別的感受嗎?
岳:為人之父當然是件高興的事情,這樣家庭生活就更加完整了,但孩子還太小,沒法和你真正地交流。比如欣賞一件藝術品,當觀者能與作品產生互動交流,那就變得有意思了,所以現在還沒什么特別的感覺,期待她(圓圓)健康地成長。
記:您現在一天的日常安排是怎樣的?畫畫會占到多少時間?
岳:4、5個小時吧,現在一般都住在市區,兩點一線。通常上午10點開始工作,一直持續到下午3點左右。
老岳的畫室
采訪當天岳敏君正在繪制的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