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藝博會主題雕塑的概念圖
“中國畫廊兄弟連”抱團取暖
一年一度的上海藝術博覽會總能聚集一批畫廊打造一個超級藝術品市場,同時也會吸引來自海內外的“團購”收藏家。2009上海藝術博覽會將于9月9日在上海世貿商城開幕。與幾年前本土與海外畫廊各占一半不同的是,今年上海藝博會展示面積雖仍保持168個展位,但24000平方米的展廳幾乎都打“中華牌”,“海派書畫大展”也成為最大亮點,而126家參展機構中,中國本土畫廊就占據96家,首次達到76%。有關人士認為,這與金融危機導致海外畫廊減少赴外參展不無關系,“中國畫廊兄弟連”抱團取暖也因之應運而生。
中國畫廊“被動”增加
此次上海藝術博覽會由來自中國、美國、法國、德國、韓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的120多家畫廊機構參加,但中國畫廊卻達到了76%。在2004年,參加上海藝術博覽會的中外畫廊的比例在1比1左右。據博覽會負責人介紹,今年整個國際藝術市場因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呈現出迅速萎縮的態勢,不少海外畫廊或是歇業倒閉,或是緊縮開支,減少赴外參展。這些劇烈的市場動蕩狀況與種種不利因素,使得國際上一些知名藝博會也大幅縮小展會規模,甚至暫停舉辦。在海外招展將耗費大量資金的情況下,轉戰國內畫廊成為一種策略。
藝術品市場的運作更像是一次資源的搶購賽,與一般商品博覽會有著相似的運營機制。在藝博會、拍賣會之外,每天運作的畫廊是藝術品市場的支柱之一。在國外,藝術品市場運作有較完備的流程和規則,合格的畫廊都有一套明文規定,如學術性的展覽以及畫家資源。上海畫廊雖有2000多家,但多數只靠“賣畫”為生,只能稱為“畫店”。
“在前兩年,國外畫廊經營中國畫家的作品,往往通過各種炒作方式來進行運作,但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它們首先會放棄在中國的經營,這是今年藝博會中國畫廊比例增加的原因之一。”華氏畫廊負責人華雨舟說。實際上,不少畫廊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買賣作品,而機制不成熟的狀況也造成了畫家與買家的直接聯系,最后導致畫廊運營的惡性循環,國外畫廊在主動放棄中國市場的時候,“中國畫廊兄弟連”抱團取暖也因之應運而生。
“團購”之風不可小覷
在歷年藝博會參展畫廊的名單上,上海的一些老牌畫廊幾乎年年不落,在今年上半年市場蕭條之際,香格納畫廊參加了海內外不少重要的藝博會,如北京的CIGE、“藝術北京”,香港藝博會,巴塞爾藝博會以及剛剛開幕的臺北藝博會。畫廊主持勞倫斯認為,博覽會在中國與西方的作用不一樣。在中國,北京的博覽會的作用,是給觀眾一個看當代藝術的機會,而上海的規模大,觀眾多,有利于發現新的客戶。9月所帶來的“團購”之風不可小覷。
畫廊作為第一手市場,一直把藝博會當作重要的展示窗口,畢竟每屆3萬到5萬人次的參觀人數不是畫廊開門營業時所能比擬的,在鞏固知名度之外,他們也在時間上迎合了“團購”者們的購物習慣,而9月也成了一個預算好的要買點什么的時間點。
事實上,上海藝博會作為一個藝術品交易商會,要在實現參展成本回歸的基礎上實現盈利,還要吸引更多新的買家。從廣告投放量上來說,就從去年112個增加到了150個,而對于個別畫廊來說,也將展位進行了調整,“這是為了提供給一些中小規模以及‘新生代’的優秀畫廊。”上海藝博會組委會宣傳部負責人王安桅介紹說,“但展位面積依然保持在和去年一樣的24000平方米。”此外,藝博會還聯合中國臺北藝博會和韓國首爾藝博會,將各自選擇麾下的重要收藏家組成購藏團隊,分別赴上海、臺北、首爾觀摩對方的活動。
上海藝博會的“大規模”在聲勢上的確會帶來更多的人氣,“上海藝博會和‘上海當代’同期舉行,但在運行機制上前者有13年的經驗,從銷售結果來看,前者的效果更為明顯。”一位畫廊負責人說,去年他們參加了臺灣的藝術博覽會,臺灣的觀眾相對成熟,也吸引了許多中國大陸、韓國的買家,“但規模小,所以無法放置一些西方藝術大師的系列展或主題展。另外,‘推新’也是藝博會的重要內容,簽約的8位川美年輕藝術家中有7位都將參展,從去年的銷售情況來看,是參加藝博會所帶來的最直接的效應。”
在國外,藝術品市場運作有較完備的流程和規則,合格的畫廊都有一套明文規定,如學術性的展覽以及畫家資源。
上海畫廊雖有2000多家,但多數只靠“賣畫”為生,只能稱為“畫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