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慶1944年生于北京。早在1970年代,他就以造型準確、線條流利的插圖聞名。80年代后開始在形式主義道路上思考與探索,從最早的求索變形構成到紹興的故園,再到解構明清的家具,在藝術上經(jīng)歷了“結構—解構—建構”三個探索階段,最終打破畫面邊框的疆界,從純粹的油畫到材料的介入和平面的擴展,從二維平面走向空間。尤其是近來的巨制如《大明風度》、《金石為開》、《一生萬》(之一、之三)、《沒有家的家具》、《天工開物》等,使他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當代藝術中最杰出、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
王懷慶說,藝術應該在兩種狀態(tài)下進行:有崇高的目的及毫無目的。
不管出于何種目的,王懷慶的藝術與當代此起彼伏的各種潮流都沒有太大關系,他在自己開辟的路上特立獨行。他憑借一個中國知識分子“醒過來”后痛苦的敏感,以及思想沖破禁錮時的鋒利,連同多年來對藝術一顆不死的心,完成了大量作品。
幾十年的探索,王懷慶從繽紛的油彩世界抽身而出,近乎極端的完全放棄色彩,以黑白為“母語”、以結構為“母題”,強調(diào)黑白交織,推敲結構鋪陳。其藝術風格結合了他個人的天性和作為中國人的悟性:在平面處理中見空間的深度,在具象表現(xiàn)中見抽象精神,在感性錯覺中見理性的原則,在西方的表現(xiàn)技巧中見東方的文化內(nèi)涵。
其作品或扛鼎凝重,或婀娜多姿,有一種和藝術家本人氣質相符的不事聲張的“靜氣”。但平和雅致之中,又見躁動紛亂,具備一種硬度、密度與切割感。藝術家用自我獨特的視覺語言,態(tài)度固執(zhí)甚至強硬的表述了對傳統(tǒng)中國及其與現(xiàn)當代世界關系的感悟,對自身的生命記憶,及對繪畫本質秩序的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