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网站,亚洲人成在线播放,av三级国产A级水,国内精品久久久www

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吳冠中臨終前仍為畫尋找歸宿 不留遺產給子女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30 14:41:08 | 文章來源: 中新社

  2010年2月10日,江蘇省美術館新館舉辦試運行開幕展,《大師大家——新金陵畫派·江蘇書畫家作品展》是其三大展覽之一,主要展出長期在江蘇工作、生活,或江蘇籍的29位藝術家的精選作品。圖為《大師大家——新金陵畫派·江蘇書畫家作品展》上,吳冠中照片和作品。中新社發 姚俊 攝

  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于6月25日23點52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1歲。吳冠中是20世紀現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之一,為中國繪畫發展做出巨大貢獻。20世紀80年代開始,他不懈地探索東西方繪畫,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創作理念,眾多作品深入人心。中新社發 滿會喬 攝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電 題:吳冠中:輕掩畫卷不負丹青

  中新社記者 應妮

  沒有挽聯,沒有花圈,只有樓道中飄散著絲絲百合花的幽香。

  位于方莊的一套普通二居室里,吳冠中的遺像下擺放了一摞《吳冠中全集》,窄窄的桌子上別無它物,如同這個家一樣清簡——除了迎門墻上掛有一幅梵高油畫的織毯,再沒有任何裝飾物。而老人的工作室僅僅是那間不到5平方米的書房,很難相信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吳冠中創作出了那些拍賣價格動輒幾千萬元的畫作。

  吳冠中就這樣走了。

  家人對老人的走是有心理準備的。大兒子吳可雨說父親在走的前一天特意讓他們帶母親過來見一面,而此前老人住院時一直不讓體弱多病的老伴探望,“父親生前對后事交待過很多次,不搞遺體告別、不搞追悼會、不留骨灰”。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吳冠中還在為自己的畫尋找歸宿。吳可雨正是受父親之托向香港藝術館捐贈今年剛完成的四幅作品而錯失最后一面。

  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吳冠中將自己認可的作品陸續捐贈給了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新加坡國立美術館等,“不留遺產給子女,我的作品屬于人民大眾”,他踐行著自己的承諾。

  在自己91歲生日的前夕,吳冠中走了。

  對于這樣一位視藝術為生命的老人來說,用年歲來衡量是沒有意義的。他終生以近乎執著的態度癡迷于繪畫,始終筆耕不輟。“從法國留學歸國之后,吳先生了解西方文化和藝術,更重視中國傳統文化,他畢生探索東西方繪畫藝術的結合,并由此創新、確立了自己的藝術風格,成為當代中國藝術大師”,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評價。

  他還記得,吳冠中今年住院前為數不多的幾次公開活動就是來中國美術館看畫,“一次是朱德群藝術回顧展,一次是畫家喬十光畫展,前者是他留學巴黎的老同學,后者是他50多年的學生。吳先生兩次都是早早到場,認認真真看畫。”

  他透露,中國美術館將于7月7日至8月2日推出“不負丹青—-吳冠中紀念特展”,展出中國美術館收藏吳冠中作品16件、吳冠中捐贈作品46件,總共62件。范迪安認為,吳冠中對這個時代的貢獻,不僅在于他獨創的風格,更在于他的精神。他總是倡導藝術創新,大膽破除陳規,敢于吐露真言。他的許多見解和呼吁,是對中國美術的提示與警醒,是一種事業為公的“吳冠中精神”。

  也是在生命的最后幾年,吳冠中不斷出言“針砭”中國美術界的時弊,“畫賣不出去了——好!”、“藝術家應該是‘野生植物’”、“以獎代養”……

  在捐贈給中國美術館的一幅題為《野草》的油畫中,魯迅的頭像是和野草一起生長在大地上的,吳冠中以此表達對精神父親的理解——生于野草,葬于野草。

  做一個有脊梁的中國文人是吳冠中一生的追求,他做到了。

相關文章
注:凡注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打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