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報道:16:25
菲利普·道得:給大家舉一個例子,1999年的時候,當時我們是在倫敦當代藝術有一個北京、倫敦的項目,我帶了很多對于中國當代藝術非常感興趣的西方藝術家、倫敦藝術家參加他們的展覽,我的感覺是這個事情做得太早了,完全沒有引起他們的興趣,薩奇在倫敦做了這樣的一個展覽,也沒有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推動起到任何的作用,當時在倫敦,去年是引起了幾百人去參加的一個藝術展,這也是我們藝術的一個風潮或者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一種風潮。
藝術中國報道:16:25
菲利普·道得:我們現在要去看一下還有什么其它可替代的藝術視角。比如說在1976年之后,高名潞就開始引領我們所說的絕對的藝術描畫的方法,當時的藝術市場是沒法接受這方面的,比如像紀錄片,我認為中國對于二十世紀藝術最大的貢獻其中的一個就是紀錄片,完全沒有進入藝術市場,因為當時中國有繁復的歷史,還有你怎么去找到當地最開始的打印或者是印刷的材質、印刷的內容等等,所有這些,也就是說二十世紀紀錄片的照片和攝影藝術沒有引起中國藝術市場的重視,在1989年它卻引起了世界的技術,并不是說蓬皮杜的藝術展,卻是在北京的中國先鋒藝術展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所以我們就開始去想,中國的當代藝術市場到底做了什么?哪些沒做?我們怎么去建立一個藝術基金會填補空白,起一個補充的作用?補充市場當中忽略的一些關于中國當代藝術的領域?而且我們也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愿景,就是西方對東方尤其是對中國的當代藝術是一無所知的,他們會提到2-3中國的藝術家,提了之后也想不起他們有什么樣的作品,實際上現在在西方剛剛開始去收集中國的當代藝術,只不過是五個作品,蓬皮杜等等,可能想做得更好,但是事實上在西方的這些收藏世界當中,中國當代藝術是完全不受到矚目和重視的,一些在西方的博物館館長,他們實際上很少有幾個館長能夠充分地了解中國的當代藝術,所以對于我們成立基金會來說,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希望接觸到新的觀眾,而這些觀眾,實際上真的是需要關于中國當代藝術方面的知識和信息的,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對此要有強烈的胃口。
菲利普·道得
藝術中國報道:16:24
菲利普·道得:大家下午好!首先我想感謝我們的會議組織方能夠邀請我來到這里參加論壇,而且進行這么有趣的探討,我要跟大家介紹的是我和另外兩個人幾年前建立的一個中國藝術基金會,在英國建立的,它是一個中國人和一個美國人,和我在倫敦共同建立的一個中國藝術基金會,我現在想跟大家介紹的是在我們的基金會當中,在數字世界里邊所遭遇的一些事情,這也就意味著數字化時代現在在改變著每一件事情,當然它也改變著我們的藝術基金會,當我們在建立我們的藝術基金會之初,首先我們認為,我們必須使勁地去想一想,最終我們要進入什么樣的領域,我們的基金會是不是要去考慮推動中國的當代技術,還是說要把它放在一個全球化的背景下去看待推廣中國藝術,中國文化呢?我想這當中涉及到很多對于政府和NGO組織之間的關系,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說市場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我們如何在這個大背景之下定義中國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在哪里,是博物館嗎?還是我們的NGO呢?我不這么認為,我認為是市場代表著重要的角色,張曉剛只是讓當代藝術引起了國外媒體的注意,我們考慮得是非常仔細的,也就是說我們的藝術市場對中國的當代藝術起了什么樣的作用,我們做了什么能夠去抵消這些沖擊,也就是說當代藝術市場喜歡按不同國家來分類中國、印度、英國、美國、日本等等,而且我想一說到中國的藝術,他們也非常喜歡越簡間越好,當代的中國藝術只不過是最近幾年才發展出來的,我們只是說在中國最近十年,2000年到2010年之間有非常先鋒的藝術,中國在1976年開始,在中國沒有引起藝術市場的任何關注和興趣。
藝術中國報道:16:19
主持人:謝謝熊先生給我們帶來這么精彩演講,下面演講嘉賓是來自英國的中國藝術基金會,這是08年在倫敦注冊成立的慈善機構,致力于在西方推動中國的文化。我們的演講嘉賓菲利普·道得先生,他對中國文化有著深刻的了解,他98年就曾經跟托尼·布萊爾在中國策劃過兩個大型的文化活動,他是都德創意的主席,也曾經是倫敦當代藝術館的負責人,現在是中國藝術基金會的負責人。
藝術中國報道:16:11
熊鵬翥:我想最后,我不曉得還可不可以有三分鐘給我,我要放一個短短的影片,正好是我到北京來前一天剛完成的,這個就是我們的一個駐校計劃。這是駐校計劃,藝術家要創作一個一分鐘的短片,我們知道在這短片里頭一秒鐘需要12格的動畫,一分鐘需要720格的畫面,藝術家的想法是希望這720格畫面能夠有不同的小朋友來完成,但是藝術家不曉得到哪里去找這么多的小朋友,所以他們就透過基金會,我們整合了學校資源,讓藝術家不只是做他的創作,并且到學校去做了一個六個禮拜的教學活動,我們前邊看到的是過程,后邊是成果。我想在規劃這個計劃之初,藝術家最后的成果跟他原來想象的是有相當大的不同,原來他只是提供著色的圖給小朋友,希望不同的小朋友,讓他們去著色,在過程里邊發現小朋友有自己的想法,每個小朋友出來的東西,除了在他自己的框框里做上色之外,小朋友的創作也在這里,最后出來的結果跟藝術家的想象,第一不一樣,第二也豐富了作品的內涵,這件作品也入選了臺北在12月有一個新媒體藝術節,也入選成為展覽的參展作品。從這個例子里頭來講,基金會重要的不是有多少錢做什么事的問題,在累積的過程里頭,剛剛講到專業的累積跟人才的累積,還有資源的累積,其實我們是在創造一個社會資源交流的分享平臺,我想這個意義可能更大過于我有多少錢做什么事的問題,所以我想這個短片就作為我最后的一個小小的結論,我們最后還有一分鐘,看一下最后完成的作品,謝謝!這是720位小朋友共同完成的作品,應該是721位,還有藝術家。
藝術中國報道:16:11
熊鵬翥:我想藝術基金會工作推動里頭,因為是私人的基金,而且它是有專業的特點,它其實有幾個重要的貢獻: 它可以倡導用新議題來開發新的活動。記得以前我服務過的一個基金會,他們董事長就說:“我做什么事你沒什么好批評的,因為錢是我自己拿出來的”,我做,雖然我做不到你們要的一百分,但是有做,最少有60分,總比0分好,其實基金會是有這樣的一個空間,能夠去開創新的議題,整合新的工作。 另外相關的通路和資源整合可以做更好的社會行銷。 另外對于活動的規劃上頭也比較能夠對于市場,對于分眾做區隔,同時也有自我績效檢討。 另外業提供了一個跨領域的交流平臺。當然有貢獻,也有一些問題: 1、大眾的認同感和參與度仍待加強。記得我在1990年初回臺灣,我在基金會工作的時候,很多人第一個反應是你們是逃稅的單位嗎?他對于基金會的影響,你就是逃稅用的,但是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之后,我想我們看到九十年代之后,為什么那么多企業愿意投入,而且做了那么多專業的工作,其實是社會形象已經在改變了。 2、人力跟資源的不足,也是每一個藝文單位會碰到的問題; 3、如何去創造更有效的宣傳管道,也是一個重點,同時在新興媒體,不光是藝術機構,我們說廣告或者是其它的領域里頭,可能更會強過我們現在所掌握的一些相關的資源,所以我們也必須思考如何創造更有效的管道。 4、相關的法規政策是不是還有需要補充的地方。 5,我講專業人才的部分。 在未來來講,要理清我們的使命,反省存在的價值,剛剛有一些專家提到基金會會轉變,如何跳動社會的脈動,檢討我們自己存在的價值都是必須時時刻刻反省的。 另外如何分享組織愿景,激發創新力量,今天就是這個機會,我們希望透過這次論壇,未來能夠共同地激發出新的力量。 另外,我們希望能夠就我們各個不同基金會的組織問題,當然有一些相似,有一些不同,但是我想我們還是有很多可以切磋的地方,能夠讓我們更主動地掌握機會。
藝術中國報道:16:10
熊鵬翥:另外一個我們做的重要的工作,從98年一直持續做的就是藝術家駐校計劃,我們是邀請當代藝術家進到國中小學,跟學校的老師共同設計,大概6-8個禮拜的藝術教育課程,藝術家到學校不是代課老師,希望讓藝術家跟老師共同為學生設計出適合學生的學程,持續做了十幾年,原來只是一個班,最后到整個全校,這是我們在藝術教育工作上做的幾個部分。 此外我們也組織相關的國際性論壇,這幾年我們的關注點轉移到公共藝術領域,我們也發現進美術館、博物館的觀眾,其實在整體人口里頭是非常少的,但是公共藝術,因為藝術作品存在在公共空間,其實是最多人接觸可是大家最少認識或者大家不覺得,所以在公共藝術領域里頭,我們認為它應該是一個非常有效,讓一般民眾認識藝術的一個重要媒介,所以說尤其是我們在這幾年也協助臺灣相關的交通建設單位做整體的公共藝術規劃,包括像臺中市節運和臺北市節運的路線,我們希望能夠讓藝術滲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也在過程里邊發現,其實影響我們城市視覺最重要的是這些建設者,這些工程師,這些土木工程師等等,如果說他們可以自覺知道他們在城市里頭,其實在共同為市民做一件重要的視覺作品,如果他們可以多花一點心,多讓它藝術化的話其實是最重要的一個藝術作品,這是我們現在在慢慢推動的一個工作。我想就順便借這個機會邀請大家,我們在11月10號-12號,在臺北市邀請了倫敦、多倫多以及紐約三個城市的節運公共藝術的策劃人,在臺北,我們希望跟臺北、高雄做一個城市論壇,談如何共同在這部分做一些工作。 另外我們看到的是臺北國際藝術村,過去我們也協助做相關藝術村的經營管理,這個是相關活動的推動。
藝術中國報道:16:10
熊鵬翥:第二個部分,我們是贊助年輕的當代藝術家在我們的展場空間,每年大概有五檔到六檔的展覽,我們是提供藝術家相關的空間,行政資源之外,另外最后幫藝術家做他的出版物,我們希望在兩個部分,一個是對大眾的藝術推廣,另外一個就是扶持年輕的當代藝術的藝術家。這么多年下來,當然我們過去贊助的一些年輕藝術家,現在有許多人也都卓然成家,這個是我們在十三行博物館,這是一個考古的博物館,也把當代藝術帶到不同的空間領域去,因為我想藝術教育是需要持續不斷地滲透,當然在剛剛講當代藝術其實是一個小眾欣賞的藝術,在我們基金會這幾年推動的工作上頭,我們希望說能夠讓藝術的觀念,藝術的領域拓展到在過去也許并沒有機會接觸當代藝術的這些環境里頭,所以我們會協助考古的博物館或者是做客家文化的博物館,當然在不影響他們的主題內容底下,希望讓一些當代藝術家、當代藝術形式在這些場域里頭,讓平常不會進美術館的觀眾可以在這里看到。
藝術中國報道:16:09
熊鵬翥:我很快地給各位看一下提到相關基金會的網站,這是我們帝門基金會的網站,我們在網站上除了介紹我們自己相關活動的推廣,我們是提供一個資訊、資料的中心,我們在網站里頭,因為我們持續二十年下來,明天閉門會議會有機會介紹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做的事情,在這里我會簡單地說明,其實我們有一個目的是要成立我們自己的美術館,基本上幾個功能,研究、典藏、教育跟展示這四個功能,我們是都具備的。當然這個機會開始之后,我們想怎么讓我們累積下來這么多年的藝術資源,包括藝術家的資料庫,藝術評論的資料庫,臺灣藝術期刊完整性的系統,我們建立了一個我們自己的藝術資料庫,能夠方便更大多數的非藝術專業人也能夠利用這個網站,同樣也把它當成一個媒體在經營,所以說相關的藝術評論、藝術訊息都可以在這個網站上提供給一般的民眾做使用。所以各位如果有興趣的話,也歡迎使用這個資料庫。因為我們算是在臺灣當代視覺藝術里頭做得比較完整的一個相關的資料庫。外像奇美博物館,剛剛提到它1977年成立之后,1990年成立了博物館,這個博物館除了相關展示功能之外,也有提供相關的藝術贊助。我們看奇美藝術獎,這個是鳳獎美術館,就是邱泰興文教基金會,在這個美術館的架構底下推廣相關的藝術工作,這個是楊英風美術館,像吳作人基金會一樣,以藝術家的遺贈來成立一個美術館,做基金會的經營。這個是臺灣原住民博物館,本身也是三菱汽車代理的企業主,把他的資產捐贈出來成立原住民博物館,或者是紀念紙博物館,這是一個小而美的博物館。 富邦基金會,也是一個企業的美術館,在他們的空間,在他們自由的企業空間做相關的藝術的展覽,我想有趣的是富邦集團有三個基金會,第一個成立的是慈善基金會;第二個成立的是文教基金會,最后一個成立的是藝術基金會,我想不光只是臺灣,可能對中國人的觀念里邊來講,過去是造橋鋪路,慈善先行,慢慢關注到教育,最后才是藝術,藝術是最上層的結構,也許最后有更多的資源才會來提供。 另外就是朱銘基金會;另外一個是世安藝術基金會,2002年辦理美學論文獎,專門提供美學論文和相關展覽的贊助,完全以贊助為主。鄭執行長等一下還可以補充,這個是臺新銀行基金會,主要在過去幾年臺新藝術獎是臺灣的年度盛世,提供有關于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年度最佳的展覽或者是表演,這也是幾個重要的工作。 另外像廣達文教基金會,他們有一個專題項目叫做“由于藝”,就是推廣相關的展覽到學校去。另外是榮嘉文化藝術基金會,葉先生本身是一個大收藏家,他自己本身在未來也規劃了在他自己的園區里頭做自己的美術館,也是這個基金會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