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開微博粉絲超160萬
開聊紫禁城那些事
博物院大呼 太給力了
有人說,2010年是中國的微博時代元年。140字的限制讓更多的人將這個平臺變成直播間,他們用只言片語記載著某一刻的心情或感悟、對熱門話題或時事的看法,或者成為大量名人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新鮮平臺。對藝術圈來說,微博又意味著什么?深居簡出潛心創作的藝術家會受到微博的影響嗎?美術評論家會在微博上用只言片語寫評論嗎?在我們還在糾結時,故宮博物院身體力行地告訴了我們答案,不到20多天,它的粉絲已過百萬。看來,藝術這個高深的圈也快被微博打破了。
故宮淡定 “萌”翻網友
男,天秤座,家住北京市東城區——這是故宮在騰訊微博首頁上的自我介紹:這里,有你看得到的,看不到的故宮;這里,有你想知道卻不曾了解的故宮;這里,有你關注的,感興趣的故宮;這里,有最新鮮、最及時、最靠譜、最給力的故宮。
藏品介紹、古建筑里的故事、皇帝的日常生活……故宮微博每天更新4條以上,內容不定,語言風格也不定,有時深沉儒雅,有時詼諧幽默。碰到網友提出的古怪問題,“他”不急不惱,語氣淡定。
不少網友表示被“萌”到,并直呼這是自己見過的“最可愛的官方微博”。可能正是因為如此,1月1日,故宮在騰訊微博開通,僅僅25天,粉絲就已超過162萬。網友們更是親切地將故宮稱為“故故”和“宮哥”。
從神武門進入故宮,西側一處院落門口掛著“游客勿入”的標志牌,博主的辦公場所便在這里。故宮博物院新聞發言人馮乃恩說,據監測,故宮微博粉絲日增長量最高達到40萬,相當于故宮11天的游客數量。對于粉絲眾多,他謙虛地表示,故宮作為世界性博物院和旅游景點,本身就具有關注度。
故宮微博的博主是一個3人團隊,兩男一女,分別是:馮乃恩:42歲,喜歡網絡和一切新鮮事物。常凌星:28歲,80后網蟲,愛旅游、打籃球。小達:33歲,愛網絡,愛讀書。他們都是故宮博物院辦公室負責公共信息方面的工作人員,熱愛網絡是他們的共同特征。
常凌星說,微博保證每天都更新,但沒有條數方面的指標,內容也比較隨意。出差在外時,他們會用筆記本電腦或手機更新微博。因為曾學過相關的專業,遇到網友提出的一般性問題時,他們能輕松作答,但偶爾有專業問題時,只能向故宮的專家團隊求助。
現在,網友對故宮微博的感受尚處于新鮮期,等新鮮勁兒過去,挑刺時代就該到了。“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馮乃恩說。
微博推倒了博物院的“墻”
故宮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在此之前,四川博物院已明顯感受到了微博帶來的好處,他們與網友彼此有了更迅速更直接的對話。
“低碳藝術創意坊活動之二…… 內容:將廢舊牛仔褲改為背包、手鏈等時尚飾品。歡迎參加!記得我們有約哦!1月14日傍晚,四川博物院外聯部主任李江濤正忙著發“情書”。通過四川博物院的在騰訊的官方微博,這封“情書”同時發給了微博上近10萬個粉絲。
在李江濤的眼里,微博有一種力量。“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博物院一向都是古老、神秘的感覺。這樣的認知把公眾和博物院隔開了,但是微博為我們推倒了這堵墻。”
其實,微博推倒的首先是博物院的“墻”。聽說幾個年輕人要為四川博物院開微博,院長盛建武腦海冒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會不會有負面影響?”
“網友說什么無法預料,但是可從正面角度進行推廣和宣傳。”最早提議開微博的川博工作人員楊曉華回答,“年輕人都在用微博,這是為川博爭取年輕觀眾的好平臺。”
夾雜著擔心和期望,9月6日,楊曉華在新浪微博為四川博物院開通了第一個官方微博,將四川博物院展覽、講座的相關信息和照片陸續發布。
擔心很快應驗。對于一個新引進的國外當代藝術展,有網友質疑:“四川博物院辦什么當代藝術展?掛羊頭賣狗肉。”這個問題讓楊曉華的心里著急。在微博上,楊曉華回應質疑,“四川博物院并不叫四川歷史博物院。除了歷史文物,我們也展現最具時代代表性的藝術,所以當代藝術走進川博是很正常的事……”
然而,官方微博的收獲遠遠勝過擔心。“每次展覽,我們都要舉辦相應的配套講座,以前的講座關注度都不太高,但微博開通以后,講座的人氣突然暴漲。200人的講廳,場場都擠到300多人。”楊曉華激動地說,“微博太給力了!” 本報綜合報道
〔名詞解釋〕
萌本來是指草木初生之芽等義,后來日本御宅族和其他的動漫喜好者用這個詞來形容極端喜好的事物,現在可以被理解為:很可愛,喜歡。
鏈接一浙江美術館也有微博
在杭州,開通微博的博物館并不多,2010年11月開通微博的浙江美術館可能是粉絲最多的,有一萬多人。另外,中國美院下面各種團隊也有微博,只是他們都是小團體,并非官方性質。
鏈接二 故宮微博答網友問
@Shallwe:你和你臺灣那位兄弟平時有交流或者藏品共享之類的嗎?聽說你兄弟也藏了很多好東西哦。
@故宮:經常串門、聊聊、看看,咱家的寶貝也好幾次漂洋過海去讓寶島人民瞅瞅。
@weilue:故宮什么時候人最少?最怕去了游人海,人少的時候去真的好迷人。
@故宮:大約在冬季。要說迷人,那是萬籟俱寂,獨沐夕陽,層階影樹,天人合一,城迷,人迷,俱迷……
@步懶恰尋床:宮宮,清代的皇帝都不高是嗎?服飾展的時候看他們衣服的尺寸不是很長嘛?
@故宮:沒有準確數字,反正乾隆的倦勤齋非常矮,里面的小門也就一米七的樣子。
@楠1118:現代人夏天咱們有空調,冬天有暖氣。住在故宮里的古人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聽說大殿里也有類似于空調作用的設計哦。
@故宮:沒那么玄,大殿夏天確實陰涼冬天確實陰冷,冬天古人靠火盆手爐火炕取暖,皇妃什么的一天要燒100斤炭。夏天就是扇子加上冰塊。
@黃霞:除夕也不放假啊。
@故宮: 除夕夜最辛苦的是我們值班的警衛,要不停地盯著天空巡邏,提防煙花落入院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