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中期,李迪以油畫《多思的年華》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它表現了令人難忘歲月里中國人的理想精神狀態。這幅繪畫已超出了學院繪畫的美學范疇,其語言之哲理,形式之象征,內容之凝練,令人驚嘆!然而,1986年,他突然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放棄了嫻熟的寫實繪畫,而轉向了表現繪畫的方向,似乎反映了他埋藏于皮膚之下的不安情緒和欲望,這一決斷為他后來的德國求學鋪墊了藝術之路。
在90年,像其他的中國藝術家留學西方一樣,李迪懷有藝術之夢轉戰于德國。他進入美術學院洞察德國當代繪畫的動向,但并沒有從中迷失。李迪一直保持其個人判斷且清醒地認為,繪畫是傳達個人觀點的媒介,是一個自我精神解放的手段。他的繪畫介于新表現主義和新野獸繪畫之間的風格,表現了現代人的焦慮和荒謬的情緒。
李迪是一位直覺、機敏、靈動、睿智的藝術家。他對繪畫懷有一如既往的堅信。在以《在內心中奔跑》為題的個展中,李迪最近的繪畫語言又發生了新的轉變。雖有對德國新表現繪畫的糅合和簡化,但他重新發現了傳統中國水墨畫的意象,力求使自己從流行繪畫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他不是在繪畫前先設計故事情景,而是強調在繪畫過程中的出其不意的感覺。在李迪看來,繪畫性之重義就在于其自由和自然。他甚至把繪畫看作是“記錄的現實主義”,即一種經過對現實世界過濾的視覺形式的升華。在這個過程中,李迪找到了與自我經歷相符的冷灰色調,并注重自然“流”的感覺——奔放寫意的筆觸盡顯流暢之美感,具體貫穿于人身體的戲劇化運律。
總之,李迪的繪畫不再以新表現主義作為唯一衣缽,而是從中國禪宗繪畫的偶然性中獲得啟迪,把人物形象從敘事中抽離,敘事被抽象性所替代,象征性被隱喻所替代。他的繪畫并不是一種說教式的圖解,而是用詩性的語言詮釋了當代人的彷徨、迷茫、焦慮、困惑、痛苦的精神狀態。
李迪的繪畫是一種激情而浪漫的藝術。他的繪畫是自我精神的避風港。他的繪畫留給我們的是沉思和冥想!
2011年3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