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畫是陜西文藝界的一支奇葩,也是陜西省的非遺項目之一,多年來歷經風風雨雨,已經成為陜西的一張“文化名片”。在多種文化藝術形式相繼走向產業化的今天,陜西的農民畫如何發展壯大?昨日召開的陜西省農民畫協會第三屆換屆大會上,新一屆領導班子打出了3張牌——建畫莊,促交流,組公司。
協會的發起創辦人丁濟堂老先生白發蒼蒼,已年過七旬,他一直關注和思考著農民畫的發展,昨日剛剛當選協會終身名譽主席。在他看來,農民畫發展到今天,也面臨著不少問題。比如農民畫在理論研究和創新上還做得不夠,導致今后的發展思路不清晰,創作題材、方法和表現形式都不能適應時代需求。加之農民畫蘊藏的商機開發不夠,廣大作者沒有很好地與市場接軌,有畫賣不出,也影響了創作的積極性。“有些作者一味迎合外賓口味,創作東拼西湊,有的作者還是‘找資料,翻畫報,對著照片描一描’。”談到農民畫的創作現狀,他這樣感嘆著。
新當選的協會主席兼秘書長韓振北為農民畫今后的產業化打出了3張牌。首先,建立農民畫莊。陜西省農民畫協會將各地有創作特色的村莊,比如布堆畫、剪紙、皮影等創作元素組合起來,建設各具特色的農民畫莊。首先進行資源調查,確立項目,再聘請專家論證,通過地方申請或者直接命名進行指導性開發,最后結合各個村子的特點使旅游與農民畫銷售組合在一起,形成系列化的產銷平臺。其次,促進交流。將已有的農民畫協會網站進一步升級,加大投資力度,增加各地區的農民藝術展示板塊,設置在線交流平臺。第三,成立公司。由協會牽線搭橋,使企業和農民畫藝術相結合,組建陜西民間藝術產業發展公司,借鑒國外協會的商業運營機構,培養出大批代理商、經紀人和藝術機構,走更成規模體系的產業化道路。
另外,韓振北還表示,為了更好更多地培養后繼人才,解決目前農民畫創作隊伍存在的整體年齡偏大、輔導隊伍斷層問題,協會在今后幾年將建立12-15個創作培訓基地,擴大后備人才隊伍。并將依托基地建立陜西民間藝術繪畫博物館,展示、交流和收藏民間藝術品。
在昨日的換屆大會上,協會還給10位為陜西民間繪畫作出突出貢獻的民間藝術家、工作者頒發了“陜西省民間繪畫功勛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