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稅卡住了炒作的脖子
此番直接造成中國當代藝術泡沫破裂的原因眾說紛紜,但從市場經濟規律來看,當代藝術市場現有的資金量已經遠遠趕不上作品的流通量,供大于求的情況下,供貨質量越來越差,當代藝術的創造力不見增長,反復重復的符號,連在2003年2004年陸陸續續入場的投機客都受不了。所處的輿論環境也不如前幾年,當代藝術因為形式與內容以及天價做局等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猛烈批評。
有評論人士認為,中國大陸掀起的藝術品查稅風波卡住了“洗錢行為”的脖子,成為泡沫破裂的直接原因。“現在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是個傳銷市場,而不是健康的收藏市場,傳銷市場的維持就必須有更多的資金進來才能繼續進行下去。現在‘天價做局’已經被查稅卡主了脖子。假設拍賣場上成交價是1000萬,而實際上私底下的協議價格是200萬,但稅還是要按照1000萬的成交價來繳,這樣成本太高,不能炒作,就沒辦法擊鼓傳花。”
曾經火爆的是偽當代藝術
但當代藝術拍賣并不存在結構轉型的問題,一線的當代藝術家本該如約翰·凱奇般有藝術思想,其次的藝術家須有態度和語言技法,當代藝術本該有個長期而緩慢的增長過程,每年的漲幅在10%~20%,不應有突漲和暴跌,大起大落的只有投資傳銷市場。縱觀這幾年,在中國火爆的就是作為“偽當代藝術”的油畫炒作市場。
在國際當代藝術市場,油畫在二戰之后已經不再是真正的當代藝術,國際上各大財團基金會的收藏不會為此投資,這個市場就不可能發展壯大。即使在西方當代藝術界,那些活著的畫家也沒有拍到中國當代藝術家如此之高的價格,始發于西方的當代藝術怎么可能在價格上低于拷貝他們而來的中國當代藝術家?這就像日本的水墨價格超過了中國的黃賓虹那樣可笑。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市場便不再有成長空間,而國內的投資者基本都是散戶型投資人,到今天這一步已經勉為其難,再高的價格恐也無力承受,再推高必須由機構收藏出面支撐。而機構收藏建立在基金會免稅的基礎上。國內的狀況,距離這一步尚需時日。
與當代藝術形成對比的是,蘇富比中國書畫部分總成交額4.15億港元,張大千潑墨作品《瑞士奇峰》和1945年傅抱石《春詞詩意》均以2306萬港元成交。而中國嘉德香港首拍中,齊白石1922年設色紙本《山水圖冊》以4600萬港元奪得全場頭籌。這個價格雖然與前兩年創出億元天價的齊白石冊頁不能同日而語,但與當代藝術相比,顯然足以提振市場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