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扎》是2014年人民美術出版社“人因藝術而美”圖書品牌隆重推出的藝術人文圖書,是繼艾敬于2004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艾在旅途》之后又一本文字作品。
《掙扎》內容推介:
1.全書分為三大章節:音樂往事、藝術生活和掙扎、當愛成為信仰。按地域和時間劃分艾敬成長、旅居紐約,以及藝術創作的點滴。艾敬用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講述自己的音樂故事、旅途故事、創作故事,以及那些真正屬于艾敬的各階段生活的快樂、悲傷,還有收獲。
2.艾敬首次撰寫推薦十位影響其音樂創作的音樂家以及八位當代藝術家,可以看到世界最偉大的音樂家和藝術家對艾敬藝術的滋養和影響。
3.書中有五個部分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以影像畫面呈現。包含艾敬微電影《愛人》、《愛人》 MV、《問題和答案》MV,艾敬當代藝術創作記錄等等?!稈暝妨η髱Ыo讀者全方位的閱讀體驗,是一本新穎的可聽、可讀、可看的藝術讀本。
文章節選:
第一章 音樂往事
12.夏季里的告別
2003 中國
無數個渴望溫暖的夜晚,我的夢想和堅持顯得越發天真和自私,我知道我必須做出選擇?!澳险鞅睉稹毕挛疑硇钠v,我的左耳不知是因為壓力所致還是飛得太勞累,它在某種無法預期的情況下會“耳塞”,就像坐飛機要降落時耳朵所感到的不適,耳朵里鼓滿了氣而使得聽力驟然下降。我非常驚慌焦慮,聽覺對音樂家多么重要,我到幾家醫院檢查過也不得所以,我后來留意到這種“病狀”的發生是每當我遇到自己并不喜歡的工作下發作。我的左耳就像一個會生氣的小孩,想要拒絕聽從那些無聊的工作。
那個夏日里,大街上的人們似乎早已忘記了非典,另一場狂歡已經開始。
在我工作室的露臺上,我舉辦了燒烤會,沒有告別和說明。第二天我踏上了去紐約的旅途,決定在那里定居,極其不負責地把妹妹留在了北京。
我從一個夢中醒來,另一場夢已經開始。
2003年,艾敬在紐約
第二章 藝術、生活和掙扎
10. 我的兩個半星期和蔡國強的信仰
——2008.3.3
你我本是陌生人,在人群中相遇,一起品嘗生 活的酸甜苦辣,I want to believe, we are much more than that.
……
2008 年 2 月 22 日,我離開紐約的前幾天,在紐約古根漢 ( 古根海姆 ) 美術館,中國藝術家蔡國強的個人回顧展— “I Want to Believe” 隆重開幕,這在紐約是一件極為不尋常的展覽。蔡國強也是第一位在古 根漢美術館辦展覽的中國藝術家。《紐約時報》等新聞媒體給與蔡國強 展覽很高的評價,電視新聞也滾動播出蔡國強的展覽消息。古根漢美術 館作為一個公共美術館,是一個對公眾開放的藝術空間,在全世界享有 極高的聲譽,他們選擇的幾乎都是世界國寶級的藝術家和作品,甚至做 的一些回顧展覽,藝術家已經不在世。他們的策展方式和選題往往都能 引起轟動和公眾的關注。
順著古根漢美術館螺絲型的旋轉展廳緩緩而行,蔡國強的《草船借箭》 被放置在二樓的一個空間。我第一次看到這個作品是在 1998 年的紐約, MOMA 在皇后區臨時展館中。繼續往前走,他的一幅長幅爆炸藝術作品, 其圖像似一條活靈活現的巨龍盤在一個屏風形狀的宣紙上,連綿起伏又好 似中國的長城,暗含著中國千年文化的底氣韻味。又繼續往前走,一群奔 赴前進的狼群在一面終極的玻璃面前倒斃,一群群東北虎被亂箭刺身,觀 者可以在狼群中穿行而過,當然不能觸摸。行走于狼群之間,那是一種緊 張快樂的感覺。這些作品里有很深的傷痕意味,同時又很戲劇化。美國大 眾很喜歡他的汽車爆炸作品,是一串吊懸在古根漢美術館大廳里,從天花 板懸吊而下的一個個在“空中燃爆”的汽車。隨著用霓虹燈制作而成的爆 炸閃亮效果,從一個個汽車中向外噴發這種光亮。這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作 品,容易解讀,很好玩很視覺!整個展覽布局縝密,有張有弛。很少有藝 術家能夠在展覽中控制觀者的情緒,而蔡國強就是那個人。
機場話別,又是一出不舍的片斷,這樣的畫面重復了很多年。I Want to Believe !我們有時候會懷疑自己是否需要信仰,因為代價太大,需要 犧牲和奉獻。在蔡國強的信仰中我看到現實的殘酷,智慧和游戲,力量在 背后,始終如一,樂觀,亦幻亦真。我們的信仰如同行走于狼群中間,領 悟生命的本質,也就不再害怕。
你我本是陌生人,在人群中相遇,一起品嘗生活的酸甜苦辣,I want to believe, we have much more than that.
2008年蔡國強“I Want to Believe”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個展
第三章當愛成為信仰藝術是主宰愛能夠到達的地方
5. 寶貝,我愛你……
2008
2008 年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是不平靜的一年,是一個伴隨著榮譽和痛苦的一年。我們迎來奧運舉辦權,汶川發生了大地震。更大的危機還在年底,泡沫到來之前人們還在幻想全球化帶來的美好前景。
2008 年 5 月 20 日,我從外地趕回北京參加抗震救災義演,在飛機上看到來自地震災區的一篇報道:一位母親用身體保護她懷中的嬰兒,為此獻出了生命。她給幸存的孩子在手機上留言:“寶貝,如果你還活著,記住媽媽愛你!”......
《寶貝,我愛你》創作了兩個多月,采用綜合材料涂抹,透視出坍塌的瓦礫下面孩童的玩具......傳遞的是一個多角度的、多身份的愛的訊息, 悲劇被覆蓋在愛的字符下面,罹難的人們為我們積淀了愛的厚度。
我把香港《南華早報》以及北京《新京報》頭版新聞圖片粘貼在畫布上, 拼貼出一個畫面,用黑色、白色、生赭,以及墨綠丙烯材料調配出接近水泥的顏色,用雙手涂抹在這些圖片上面,用砂紙打磨畫面,這個時候我驚訝地發現自己無意之中制作了一個從天空中航拍的斷壁殘垣的畫面,雖然視覺效果出奇地好,但我認為這樣的表達過于直白和直接。我考慮了一段時間,決定用“LOVE”字符一遍又一遍地覆蓋畫面,凸起來的 "LOVE" 像是墻壁的涂料一樣堅硬而又脆弱,好似要封存那些痛苦,最后那行字“寶貝我愛你”采用油畫材料,我選了深紅色,凝重炙熱,稠密如血液。
《寶貝,我愛你》這幅作品對于那些即便是忘記了或者不知道那段歷史的人來說也沒有什么,愛和生命必將繼續燃燒,只要活下去,我們需要愛。
藝術家的作品不僅僅為當下而作,從苦難中提煉和升華,它應該也屬于未來,應該讓作品散發出不同的角度和層次,跨越時間的長河,苦痛或許可以生發出多樣的生命形態和美麗。
寶貝,我愛你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180cm×21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