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淳藝術簡歷:
1953年生于北京。早年曾系統學習水墨畫技巧。
1982年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文藝理論專業畢業。
1988年赴日留學于東京學藝大學研究院和東京藝術大學研究院。
1992年獲旅日藝術家資格。赴日初期,在廣泛觀摩和接觸了日本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多種藝術流派之后有所感悟,并于1991年在藝術創作活動中以丙烯畫打造出自己獨創的艷彩裝飾畫風。
1991年7月,首次參加日本富士美術家協會展并獲優秀獎。同年9月入選銀座大藝術展并獲西畫部門創意獎,作品被東京著名的正光藝苑收藏.
1992年開始,連續多年在日本舉辦個人展,并被日本現代美術家聯盟和日本富士美術家協會接納為永久會員,多次參加現代美術家聯盟赴美國、歐洲和韓國的各種俱樂部展。其作品被日本的多家藝術類雜志和海外中文媒體廣為介紹。
1995年,創辦自己的藝術工作室,除繼續美術創作以外,還探索各類造型藝術和環境藝術。并曾擔任日本影法師藝術劇院美術總監多年。
2002年7月,龐淳藝術工作室回歸北京,開始在故土繼續拓展自己的藝術道路。
2003年開始的數年中, 探索將中國傳統藝術元素融入自己的繪畫語言,力求走出完美的中西合璧之路, 陸續創作出具有個性風格的“新山水畫---山霧系列”。
2007年10月, 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西泠印社展廳舉辦首次國內個展, 其獨特的個性大獲好評, 中國美術館方面相關研究人員認為是三十多年來“第一次見到”這種風格作品, 并題詞稱贊為“構圖別致,技法精湛,意態幽然,搜妙創新” 。
10月底, 參加了在北京大學圖書館舉行的藝術交流展, 并被《名流》雜志介紹,著名美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袁濟喜為之作評。
2008年1月, 應美中基金會之邀將參加上半年的“迎奧運2008北京赴美中國藝術家特別推介展”, 正在潛心創作“城市光影系列”。
2008年3月, 正式簽約中國畫院和美中基金會。
藝術獨行俠——談龐淳的繪畫藝術
撰文: 袁濟喜 (著名美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
龐淳是我早年大學時代的同學,多才多藝。幾年前,當他突然帶著他的令人驚異的繪畫回來的時候,誰也沒想到,他已經成了一個真正的藝術獨行俠。雖然大學他學的是文藝理論,而且最初的職業他用的是文筆。我想,當他在艱辛的留學生活中因“才”而觸發了噴薄而來藝術靈感時,他找到了藝術人生中的自我。
繪畫是龐淳在童年練就的童子功。他曾自述在從小學起到大學的課堂上只要聽課煩了,總是會在亂畫中找樂。繪畫功力也就這么著日見“玩大”,直至到了日本眼界大開,他的畫藝便開花結果了。日本的一篇介紹文章曾說,龐淳的藝術之花是在日本“突然開放”的,應當算日本畫家。他自己說,他的很多藝術感覺確實是在日本“悟”出來的,但他的藝術之根卻是生在中國。從其作品中,大家應當可以看出其中隱含的中國文化內涵。
如他早期的作品《森林女神》就是取材于中國古代屈原名作《九歌》。《森林女神》1992年在日本銀座國際大美術展中獲優秀獎;同年龐淳獲得旅日藝術家資格。
瀏覽龐淳的畫,首先給人一種半神話半寫實的美感。他是用藝術來體現主觀的精神世界,包括對人生真諦的探尋。如他的《圣山黎明》、《凈界》所表現的雪山意境,具有攝人魂魄的壯美!再比如他的“新山水畫”山霧系列代表作《靈山晨鐘》、《黃河落日圓》以及他的早期作品《貓王》、《秋韻》、《翔鶴旦日》等。讀他的畫給人許多聯想和回味,那種畫中所展示的明快、亮麗、純粹,令人進入一種童真的歡欣狀態。 “我想表現的就是這樣一種‘純粹’的意境”。難怪有日本雜志曾這樣評價道:“第一次見到龐淳的畫,幾乎都會被立刻吸引住:那色彩的絢麗奪目,那畫中世界所展現的奇幻,以及那不可思議中所包含的深深的底蘊。”
龐淳是在畫精神,畫魂魄,像《喜馬拉雅的風與月》,像《飛猿嶺上猿聲》,像《冰河幻想曲》組畫等。這也是他的藝術傾向、一種美學定義、一種哲學思考。他在尋找某種精髓的本質。
最值得一提的是龐淳的繪畫語言,他的畫已很難說清其“國籍”:既非傳統的中國畫,又非正宗的西洋畫,從其獨特的表現手法上看,應是非常精彩的中西合璧。這種獨創性非常難得,目前在國內,跟他類似風格的畫家還是很罕見的。
龐淳的畫確實是極富個性的。從表現風格和內容上看,他的畫似乎拓展得很寬:有類達利的奇幻,有類畢加索的變形,有古典式的威嚴,也有現代式的飄逸,甚至還有童話般的溫馨,和中國傳統山水畫的親切與浪漫。畫中有一部分是取材于人類文明的“較深沉的哲學思考”,但更多的是取材于帶有主觀色彩的夢幻化的自然美,作者希望通過他的畫使人再一次“認識自然”。綜觀其作品,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作者富于人文關懷的“愛”心。
還在海外時,一次有評論家對龐淳進行訪談,他曾這樣說,我的藝術創作活動可以說是先有理論后有實踐,即先形成審美理念,后指導其創作。他感慨美術從“古典”走入“現代”,即從寫實走向抽象的過程中帶來了一個“副作用”,就是漸失美感。當然,這個過程與動蕩的歷史時代有關。鑒于此,龐淳的美術創作有三點明確的追求:一是色彩的極致美感;二是強調帶主觀因素的非現實世界;三是盡量給觀者留下廣闊的聯想余地。這三點,他自認為已成功地表現在作品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