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此事無關個人愛好
問:您剛剛闡述了對當代藝術的文化態度和價值判斷方面的理解,那么文化態度和價值判斷是不是會決定收藏策略和收藏結構?另外您剛剛談到了對于中國整個30年的體系的歸納,那么對于這么大一個工程民生現代美術館在學術上怎么保證、落實這種完整性?
何館長:建立一個美術館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收藏。收藏要有美術館自己的立場,當然更重要的是資本。收藏最核心的問題是價值標準,這個價值標準需要由學術體系來支撐。首先,民生現代美術館堅定的將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作為收藏范疇,其次,我們收藏的藝術品一定是從中國文化情境出發,第三,我們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品一定具有嚴格的學術創造意義。 這三條是我們講收藏的學術標準 。同時對于一個收藏者來說,還要不斷地顛覆自己的審美經驗,才能獲得更多更好的作品。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民生現代美術館還沒有進行一件藝術品的收藏,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開始自己的收藏體系,因為美術館剛剛開張。但這件事我們必定會做得很好很長遠。問:您也是收藏家,會不會以此為標準來做收藏?何館長:那只是我的個人愛好,我從80年代的時候,還沒有進民生銀行的時候就開始了收藏 。
關于美術館:從學術到經營
問:我想問一個關于美術館經營和管理方面的問題。中國的美術館經歷的時間非常短,像上海美術館也是在80年代才建立起來的。換一個角度看,中國的金融體系也是非常年輕的,現在也處在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那么一個金融機構來運營美術館,會不會運用一些金融領域中獲得的理性認識,因為本身中國的美術館經營也處在一個探索的階段,甚至大部分美術館從長期的角度來說經營的不是很成功。作為一個成功的美術館,并不是第一個展覽做的非常轟轟烈烈,而是做到第一百個展覽第一千個展覽仍然具有生命力。
何館長:首先,金融企業和美術館在性質上不同, 企業是以盈利為基本手段和最終目的。而美術館是社會服務機構,它是承擔社會責任和公眾教育的單位,它不具備盈利功能,也不以盈利為目的。 正因為美術館是一個公共服務機構,所以必須解決其經濟來源問題。這就要談到完善社會公共體系的問題。 國家和省、市、縣級的美術館,經濟來源都是由國家負擔的,這種保障依靠的是全國老百姓的納稅所得 。所以凡是國家美術館就很有優越感。 民營美術館需要自己找米下鍋,就必須要思考先進的模式。美術館基金運營的先進模式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有成功的經驗, 比如西方很多企業都愿意給美術館捐款,也有很多大企業特別是金融企業愿意自己設立美術館基金會,為什么呢,因為在他們的國家管理理念里, 凡是對于精神文化投入的資本都是為了人類共同的未來,因此應當減稅或者免稅。因此,西方美術館只要管理優秀,其基金會就不缺資金。 那我們呢?我們 有些個人和企業,他們滿腔熱情從西方買回國寶 ,進關的時候都要繳納很高的稅,做公益美術館也沒有清晰的優惠政策 。這種制度差異使得我們國家的民間公益基金不能健康發展。
問:我們也看到你們在4月8日和尤侖斯達成了一個合作的協議,作為媒體來說,我們關心的幾件事:上海新的美術館也在不停地開,前不久上海外灘美術館也在籌備開幕,民生現代美術館下星期就要開幕,人民公園也有當代美術館,我們想要了解民生美術館在開幕以后和其他幾個館會有什么不一樣,包括理念或者藏品,是否會有自己的個性?
何館長:首先我覺得民生美術館的定位是嚴肅地梳理歷史,中國當代藝術的產生,中國當代藝術的社會身份和文化身份,這是我們對于中國當代藝術歷史梳理過程中首先要關注的命題。 我們在推動當代藝術未來發展中,態度也非常清晰,堅定地支持學術的探索和思考 ,倡導建立中國自己的當代藝術解釋體系 。 在美術館的未來建設中我們有若干安排 :一是我們建立一個民生當代藝術研究中心,他的最基本任務就是建立中國當代藝術自己的解釋體系。
問:這個學術帶頭人會是誰?
何館長:我們的一位副館長郭曉彥 。但是她不叫學術帶頭人,她叫首席運營官。 這個研究中心將來會設若干個理論家工作室,按照項目審批制度提供資金支持,這個首席運營官在學術人之間是一個協調人的角色,既協調項目,也配置資源,同時完成項目考核評估 , 但自身不參與學術研究。這是我們的一個特點,我們成立研究中心完全是基于對中國當代藝術學術的一種擔憂。 現在很多理論家只需要很少的錢就能啟動一個很大的理論項目,但是他們極其缺乏資金,這讓我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問:可以舉個例子嗎?
何館長:這個例子太多了,幾乎每一個批評家都遇到這個問題,我們以前說批評家被迫去為一些畫廊做商業項目,這能怪誰呢, 他們不這么做誰解決他們的生活和研究生存呢, 所以民生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就是要扮演這樣一種角色,有針對性地幫助這些學者 ,并以此舉倡導更多的人關注學術的成長。
問:現在和一些美術院校有什么合作嗎?比如說支持什么研究室?
何館長:我們目前只對理論家的項目進行支持。這是我們接下來要推進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就是如何建立民生當代藝術獎,這個獎的目標是希望代表中國當代藝術 的最高水平。以這樣為追求目標, 將會在2011年舉辦第一屆,以后會每年舉辦一屆,只評選一個人,但是會有若干個推薦的藝術家作為入選藝術家,入選藝術家做一個公共展覽,藝術家的入選和最終的獲獎是通過評委推薦,結合社會公共投票產生 。這樣每年產生一個年度藝術家獎。這個獎可以參照的例子類似于英國的透納獎,有點類似, 但價值判斷、組織形式、評獎的標準和原則都完全不一樣 。
三十年大展:從策劃到實現
問:此次展覽作為開幕展肯定準備的非常周全,那么具體的籌備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何館長:當我們決定建立民生現代美術館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理解為什么選擇中國當代藝術。中國當代美術從80年代建立之初到現在,長期處于身份不明確的狀態,盡管現在勢力已經越來越大,越來越趨向年青人藝術偏好的主流。但它的社會身份和文化身份依然模糊不清。這和中國整個文化情景有關。在中國占有了文化主流身份的藝術形態是中國畫。實際上,在中國長期的皇權體制和農耕社會里,中國畫是中國儒學文化背景下的產物。歷史上的中國文人,借助這種比較意化和內斂的藝術表現形式,熏陶別人也熏陶自己,形成一代一代師傳的神圣。這個問題一直持續到上個世紀初 。這個時候,中國在思想、文化等多個領域開始進入了現代性的啟蒙, 發生了多元美術對中國畫的沖擊。傳統中國美術的主流地位開始有危機感。于是,中國畫開始了自己的革命。那次革命是以上海周圍的海派繪畫群體為主力。因為當時上海是東西方知識和思想交流的前沿。 海派繪畫變革的成功對于中國傳統美術具有一定的拯救意義。但是由于從那個時候(或者更早的時候)開始,中國傳統美術已經或正在失去其存在的語境,因此,拯救意義也只是在延續和傳承上保持著歷史的命運。 但是后來,由于戰爭和意識形態的原因,現代性進程被多次阻斷,一直到70年代末中國第二次開放,中國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進程, 并且形成了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三十年的進程,讓中國真正成為了國際社會的合格成員。在這個進程中, 中國當代藝術便合乎邏輯地產生了。所以,中國當代藝術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是成立的,構建中國藝術的當代性是歷史的必然。 因為這樣的思考和理解,民生銀行建立美術館,并且以1979年以來的中國新藝術作為開館展, 就不難理解了。 中國當代藝術在傳播過程中有兩種不正確的判斷:一種認為中國當代藝術是西方價值標準的拷貝;另一種聲音認為中國的當代藝術的收藏在西方。對這兩種聲音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家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借用西方的藝術方法和形式,成功地完成了對當代中國藝術形態的歷史性變革,從而使中國藝術家們具有國際意義的貢獻比較。這一變革進程與中國在其它領域中的進程完全一致。同時,中國當代藝術家們盡管借用了西方的藝術方法,在表面上類似,但極大多數藝術家所表達的情緒和訴諸的個人反應依然聽命于自己的生活。 我仔細梳理過中國這三十年來產生的藝術家群體。80年代產生的當代藝術家,如羅中立、陳丹青、王廣義、舒群、張曉剛、毛旭輝、丁方、徐冰等等,他們無論借用了誰的語言,但無一例外都一致表達了內心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社會與人生存本身的思考,由此而創作出了一大批具有相當力量和歷史貢獻的作品。 再比如說90年以后中國新生代藝術群體,如劉小東、方力鈞等等,他們的藝術表達已經與八十年代藝術家有很大區別,但也和當時的社會歷史環境密切相關,他們將內心的感受表達得更加機智和恢諧??梢赃@么說,只要不是帶有偏見,這30年走來的中國當代藝術家群體,他們所表現的對自身生命和社會情景的思考遠比一般的傳統藝術人要深刻的多。在這樣的結論里 ,中國當代藝術家借用可以使用的任意語言,進而完成他們自己的藝術思考是多么的智。第二個問題,有一種謬誤說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在西方。事實上,中國當代藝術的根和整體成果還在中國。這一點,通過觀看和分析我們的三十年歷程展就明白無疑。當然也不可否認,在國內收藏家們還沒有意識到新藝術已經到來的時候,外國少數收藏家已經看到了中國的未來,并以西方人的敏感和標準收藏了一部分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但是我們認為在西方收藏家收藏的作品中,只是關注了一些關于政治符號的部分, 這一部分也有一定的意義,但相對于中國當代藝術的整體成果影響不大 。因此,只要我們堅定地從中國的文化情景和價值觀出發,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線索和作品成果完整無缺地還在中國。我們這一次的展覽作品沒有從國外借一件展品。 我們拒絕了很多西方收藏家的參展要求 ,不是因為我們不大氣,而是因為我們國內有更多更好的作品。
問:聽說,您這個展覽還將做錄像篇?什么時候呢?
何館長:三十年歷程的這個展覽計劃一共分為三個篇章:一個是繪畫,一個是錄像20年,一個是裝置藝術。這樣三個篇章來體現中國當代藝術的歷程就比較完整了。我們這個計劃大約在三年內完成,每個展覽至少陳列三個月,明年5月和后年5月分別做二、三兩個篇章。
對于這樣以首展迅速獲得學術肯定和社會知名度的美術館,我們相信她能夠在何炬星團隊、公眾以及藝術界的支持下,進軍國際優秀美術館行列。當前,對于當代藝術,媒體普遍認為社會公共認知度不夠,但何炬星館長則對年輕人充滿著期待,他說,我周圍的年輕人,對當代藝術理解得很輕松,根本不用講太多。而談及對年輕藝術家的支持,他說年輕是永遠的未來,當然要優先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