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古希臘有一個獅身人面怪獸,名叫斯芬克斯,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懸崖上,向過路的人出一個謎語:“什么東西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不少路人因為猜錯而被害,俄狄浦斯猜中謎底是人,斯芬克斯因此羞慚跳崖而死。
“認識你自己”,這個看似簡單其實艱難的問題,始終困擾著古希臘的哲人們。人之所以難以認識自己,一方面是因為認識總是指向外部世界,認識者本身反而成了被遮蔽的死角;另一方面是因為人不是靜止的存在(being),而是動態的生成(becoming)。這種動態的生成過程,導致作為認識主體和認識對象的人都不容易確定和把握。
南方沒有跟古希臘對話,而是跟中國傳統文化對話,但是南方的作品又的確例示了古希臘哲學關于人的理解,這里的原因恐怕就在于,無論是中國文化還是希臘哲學,都包含對于人的深刻洞見。換句話說,在對于人的理解上,古老的文明有某些共同的地方。
南方的作品與斯芬克斯之謎的呼應,在于它們揭示了人的三種不同形象。南方從他的孩子那里獲得啟示,在中國當代藝術界中較早用孩童作為角色或題材。但是,南方筆下的孩童,不再是乳臭未干的嬰兒,而是轉化成了戲劇性的角色,成了人到中年的南方自己的化身。南方用孩童作為角色,容易讓人想起卡通一代。他讓孩子作為角色來扮演成年人,這種處理方式尤其容易讓人想起超現實波普(Surrealist Pop)。比如,超現實波普的代表人物馬克.萊頓(Mark Ryden),就常用孩子作為角色,讓他們扮演大人們的各種行為。從風格上來講,南方的作品與超現實波普類似。但是,南方并沒有使用波普語言,相反他從中國傳統文人畫和民間繪畫中汲取養分,用近乎文人畫的方法,畫出了超現實的卡通。與西方超現實波普相比,中國傳統繪畫可以說是老人繪畫。南方的繪畫語言,追求的是中國傳統繪畫的趣味,一種老道醇厚的趣味。由此,我們在南方的作品中看到了一種奇妙的組合或混搭:少年的形象,中年的行為,老年的趣味。人生歷時展開的三個階段,在南方的作品中以共時的形式并存。
當人生的三個階段以共時的形式疊加起來的時候,除了滑稽、幽默、荒誕之外,還可以撞擊出有關于人生的深刻洞見,一種比斯芬克斯之謎還要深刻的洞見。南方塑造出來的形象,既可以被視為小大人,也可以被視為老頑童。一方面,在道家哲學中,小孩被視為最高智慧的表現,“能嬰兒”被視為修行的最高境界,因此小孩也有少年老成。另一方面,人生的成長并非簡單的辭舊迎新,而是攜古入今,過去并沒有真的過去,而是以一種新的形式存在于現在之中,因此老人也有小孩般的天真。南方希望自己的藝術能夠促進觀眾進行角色轉換,希望我們不管成長到哪個階段,都能夠保有一顆赤子之心,在他搭建的藝術公園中盡情地游戲,在游戲中長大成人。
2013年10月25日于北京大學蔚秀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