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工圖》的創作并不順利。周思聰曾在與馬文蔚的通信中這樣寫道:“我的創作進行得不順利。我珍惜這不順利。這種逆境往往是令人興奮的。《王道樂土》接近完成。在一些疑難問題上卡住了,暫放一下。現正在制作《人間地獄》。盧沉因病不能畫,我的壓力很大。這畫要表現一種力,需要有男人的氣概,我感到自己還缺少這力量。這似乎是沒有辦法的事。”通過這封信,我們反觀作品時有了相互印證的信息。在他們首件完成的作品《同胞、漢奸和狗》的右下角寫著“一九八零年七月思聰盧沉畫”,而在隨后完成的作品《王道樂土》的左下角卻寫著:“一九八二年三月思聰執筆”。很明顯,從1981年開始盧沉在逐步退出《礦工圖》的創作。作為女人、作為妻子、作為合作伙伴的周思聰對此是有些怨恨的。“我曾經是那么希望著,共同完成。他毫無道理的冷漠,傷了我的心。”的確,事實是這件作品沒能完成。對此,作為他們夫婦倆的朋友,著名理論家郎紹君先生有過非常精準的分析:“《礦工圖》未完成。周思聰自己說感到“力度不夠”。我想,這“力度”不是尺幅和筆墨形式方面的,大約是心理上的。作品揭示的歷史苦難及其驚心動魄性,需要畫家巨大的意志與心理力量。周思聰太多柔腸,太多同情心,她似乎難以忍受從自己筆端流淌出那么深廣的痛苦。其實,這“心理障礙”是可以克服的。要體驗和創作一幕史詩性的悲劇,必定要歷經精神煉獄,還要得到一種精神的升華,其中最要緊的是通過對痛苦的承受獲得一種形而上的感悟——一種比單純感受痛苦和罪惡更內在深沉、更能觸及人的尊嚴和本質的體驗。惟有這種體驗才能賦予悲劇以崇高性和精神力度,并超越單純悲憫的情感。《礦工圖》的不足和輟筆,大約與畫家未能充分獲得(及追求)這一體驗有關。誠然,寧輟筆也不求勉強完成,表現了畫家的真誠,也表明她要另行尋找——尋找與自己氣質個性更契合的主題和視覺方式。”
編輯:羅元欣(整理自吳洪亮所作《悲天憫人——對《礦工圖》組畫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