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來自于佛教的這個金句,面對現代性的虛無主義,如何化解欲望的迷狂還帶來迷人的色暈?接納現代性的短暫性與無常,還有著隱秘的救贖?在田衛的水墨作品上,那在寬闊的畫面中間永恒顫栗的一道光芒給出了明確的回答。
在顏色上,看似黑白色,其實隱含著豐富的色差,融入青綠或者赭色,有時候加入金粉,讓畫面充滿了迷人的渾色,這是帶有西方強烈“光感”的水墨色,但又充滿了渾化涌動的活力,似乎還是佛教舍利子的視覺化!或者是心念的提純閃亮!在形式上,田衛的作品是在多重文化視野交錯與交叉下形成的“化一”形式(如同傳統道家的“道生一”),但也可以被理解為文化交叉的“十”字線(似乎暗合基督教的受難符號),這道“光線”與渾化的“色感”內在融合,觸發了那道救贖世界的地平線。
一道冷光在畫面中間顫動,無數的波光線在其上下左右富有節奏的層層涌動,畫面有時形成十字形對稱,左右與上下的墨線有著對折所產生的對稱,但墨線變化微妙。很多作品不僅僅是純粹黑白的水墨,還有著礦物質色的閃爍。一道地平線似的光線,在冷熱的兩極性之間顫動。這道光芒如此強烈,似乎是冷光,這冷光卻又如此灼熱,這是陰陽的互補與轉化。除了中間的冷光,畫面上面與下面的水紋線,有著微妙的波動,似乎余波無盡,還有著弧線的對稱扇形漫延,再次充分利用了對稱原則,因為每一次設色不同,帶來能量場的質感不同,能量灼熱的程度也不同,而且閃爍的熱能為水墨增加了異質性的“火性”,實際上并非僅僅是火性元素,而是西方所言的第五元素——光感,但在田衛這里,經過了渾化,其中有著光感與氣感的融合。
畫面上的空白并非靜止不動的死寂,而是因為周圍混雜的色感,加入了金粉與其他礦物質粉,混溶其間,因為反復涂畫與摺疊,以及融入到一筆筆之中,而且在空白邊緣閃爍,似乎那道空白處也閃爍著無盡的色光了!這是復多性的渾化之光:西方唯一神論之《圣經》創世記的,佛教的,理性啟蒙的,自然元素性的,技術的激光,等等。
畫面中間的那道白光看起來如此耀眼,由無數墨線涌逼出來的,瑟吉歐無數的默化之功推動出來,此默化的革命就不同于現代性之革命的默化,它觸動內心的振顫,讓消失了的“光暈”(aura)再次來臨,這是來自于末日之后的余光,它敞開無維度的啟示錄,并不審判,而是帶來默化的孕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