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1月21日,是賀友直先生的95歲生日。這一天,北京迎來了入冬的初雪——瑞雪吉祥兆,似乎冥冥之中帶著賀友直先生回到人世之間,和親友、學生、慕名而來的觀眾一起,齊聚一堂,見證“睿心天地——賀友直藝術回顧展”的開幕。白描人間悲喜,方寸之間睿心天地,在這里,人們觀賞這位前輩的藝術創作,更為他的為人和風骨而感動。
展覽開幕現場嘉賓合影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畫院、中華藝術宮共同主辦,北京畫院美術館承辦。匯聚了賀友直先生的連環畫及風俗畫代表作,以百余幅作品回顧賀友直的藝術歷程,共同紀念這位連環畫大師。此展作為自2007年北京畫院美術館推出的“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系列展”中的第41個展覽,也是繼2009年“方寸回望——賀友直連環畫原作展”之后,賀友直的作品第二次亮相北京畫院美術館。
北京畫院副院長、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主持展覽開幕
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致辭
開幕式上,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首先致辭,在他看來,賀友直先生不僅是一位大徹大悟的智者,更是一位內心強大甘于寂寞的學者巨匠。“雖然只接受過小學教育,他卻從豐富的生活經驗中學會了如何從各門藝術中汲取靈感和營養,用他天才的獨特視角導演出這些影響深遠的連環畫作品。同時,他無私地把自己的作品捐給國家,并不在乎國家是否給他物質獎勵和名利。賀老用連環畫這種幾乎絕跡的繪畫藝術形式,細膩生動地表現20世紀民俗風情,具有特殊的史料和藝術價值。在我眼中,他本人就是活生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展覽開幕現場
賀友直先生生前好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先生致辭
據悉,本次展覽除了賀先生捐贈給北京畫院的《兒時玩耍》外,還匯集了由新加坡張美寅先生捐贈的個人收藏的賀友直風俗畫與連環畫作品及圖稿《二十四孝故事》、《新加坡雙林寺建寺歷史畫》、《十二月歷圖》、《水滸十丑圖冊》等作品,也包括中華藝術宮藏賀友直的最具代表性連環畫作品《山鄉巨變》、《朝陽溝》及自傳體連環畫《我自民間來》,涵蓋了賀先生各個階段的創作,配合連環畫出版物及相關文獻的呈現,以多樣化的展示形式向觀眾呈現一個更全面、更立體、更真實的賀友直的藝術天地。
作為賀友直先生的生前好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先生追憶起賀老生前及臨走時的場景。在他的評價中,賀友直先生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英雄——“他是平民的藝術家,為平民而繪畫。”他的繪畫一畫就是60多年,其筆下的人物形象及生活百態,成為影響幾代人的“文化記憶”,這也是時代精神的藝術記錄,是中國現代連環畫藝術發展和變遷的生動縮影。
藝術家、藝術評論家謝春彥先生致辭
用“一生之中只打一口井”來概括賀友直先生的連環畫藝術創作并不為奇,他執著、專注,無論世事變化,不問紛亂龐雜。賀友直的學生,藝術家、藝術評論家謝春彥先生談到其生前教訓的六個字:好看,高雅,功夫。簡簡單單,字字鑿鑿,卻是老人家一生的繪畫準則。他用富有生命力的白描形式把現實生活與古老中國畫傳統畫手段神話般地結合得盡善盡美,使得通俗的“小人書”達到令學界不敢小視、承認它是可登“大雅之堂”的藝術。
開幕式上,藝術家、批評家陳丹青先生回憶起自己的藝術創作生涯,亦感慨當年也是臨摹著小人書啟蒙的。“由看小人書而畫連環畫,是我這輩業余畫手的集體記憶、集體夢。出道之初,我們神聊而神往的名家多半是小人書作者,有如神仙。賀友直先生熟知民間百態,畫出了全般真誠,即使在晚年與暮年,他居然持續畫出成千上萬的都市草民,引領今日讀者回向他早歲的記憶。”
賀友直親屬致辭
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為賀友直夫人謝慧劍女士頒發賀先生捐獻作品的收藏證書
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為新加坡藏家張美寅先生頒發捐贈證書
展覽開幕后,相關學者、嘉賓及賀友直親屬一同參與了“睿心天地——賀友直藝術回顧展”學術研討會。從賀友直先生的創作態度到其在央美職教的教學理念,從其繪畫技法到連環畫畫種的發展歷史,全面地探討和呈現了賀友直先生生前的藝術創作及其在中國連環畫史上的重要地位。
我國連環畫的創作,興起于二十世紀初的上海,五十年代后進入創作黃金期。連環畫在中國的產生和發展都是立足于對社會發展的記述、表現與宣傳。賀友直是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連環畫家之一,共創作《山鄉巨變》、《李雙雙》、《白光》、《朝陽溝》、《小二黑結婚》等百余本,近萬幅連環畫作品。
學術研討會現場
“從生活中捕捉感覺,從傳統中尋找語言,從創作實踐中發現自己”,賀友直總結的“三句真經”全面地概括了老先生連環畫創作的要義。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已經成為了他的創作的“靈魂”。賀友直的創作反映出他植根于生活的創作態度。他精心研習傳統繪畫技法,從傳統中尋汲取養分和靈感,用富有生命力的白描形式將現實生活與中國傳統繪畫手段進行巧妙的結合。他在創作實踐中反復探索,沉到生活中,浸到創作中,總結出“四小”的連環畫創作規律——“小道具、小動物、小動作、小孩子”。其重要的連環畫作品《山鄉巨變》經過兩次反復易稿,丟掉了自己過往的創作方法與形式,從傳統中找到出口,發現屬于自己的藝術語言。《山鄉巨變》后的《朝陽溝》,賀友直沒有重復自已以往的創作,開始突破文字腳本的條框,不再用圖畫翻譯文字,而是開始思考如何發揮繪畫的創造性,在文字的要求下再度創造與闡釋,有意識地帶入情感化的表現。他的作品已獨立于文學作品之外而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賀友直的連環畫作品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了當時頗具時代精神的藝術象征。
賀友直先生生前物品陳列
賀友直先生創作的連環畫作品
1996年起,賀友直轉向風俗畫的創作。期間先后創作了《賀友直畫三百六十行》、《申江風情錄》、《兒時玩耍》、《走街串巷憶舊事》等多組表現老上海社會風俗的系列作品及《賀友直畫自己》、《我自民間來》、《生活記趣》等自傳體連環畫。賀友直曾說:“我轉到風俗畫,轉得自然,轉得合適。老上海、舊街巷、市井生活、人間百態,這些都在我的腦海里,拿起筆就能畫,得心應手。”賀友直的這種轉變,是他對連環畫創作的堅持與豁達,也讓他的連環畫創作在連環畫整體消退的形勢之下有了新的生命與活力。他將編文與繪畫二者集于一身,自編自繪。他用連環畫這門自己畫了一生的繪畫藝術形式,記錄了一處處、一件件、一種種的地域文化和民間故事,在方寸間細膩生動地記錄并再現了民俗民風,具有特殊的文獻價值與藝術價值。
左至右: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副館長馮遠,西藏美協主席韓書力先生及賀友直夫人謝慧劍女士
展覽現場
無論是怎樣的創作,都呈現出那執筆者的品格與精神。在談論了所有的學術及歷史價值之后,鮮活地浮現在眼前的便是一個更加令人欽佩和感動的老人。他無私奉獻,將畢生創作捐獻給國家而絲毫不在意回報;他60多年的藝術生涯,參與并見證了新中國連環畫由發展、輝煌到衰落的全部進程,卻在晚年“天地一壺寬”,淡然清凈;人們不會想到,眼中“功名在身”的他只居住在30平方米的居所中,而這里兼具著老人會客廳、餐廳、工作室和臥室的全部功能,且一住就是40多年......有一種風骨,令人熱淚盈眶,有一種品質,在它愈發稀少的時候更顯得彌足珍貴。
賀老曾說,畫連環畫就是畫故事。而本次展覽就以“故事”為單元設置板塊,用一個個“故事”,去講述賀友直的藝術歷程,展現一位智者心中的藝術天地。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17年1月3日。(文/付朗)
展覽現場
駐足于作品前的觀眾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副館長馮遠及中央美院教授、藝術家杜鍵
謝春彥先生主持研討會
新加坡藏家張美寅先生發言
中央美院教授、藝術家杜鍵接受藝術中國專訪
展覽現場慕名而來的觀眾
“睿心天地——賀友直藝術回顧展”——“小人書”中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