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中國民間過年,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始終熱鬧非凡。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燈節,這個風俗始于唐代中期,到了宋代燈節定為正月十四到十八。
?
二月
據佛教經典講:觀世音菩薩具有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的功德和能力。觀世音菩薩在民間收到普遍的信仰,自五代、宋后,他改男相為美麗端莊的女性形象。
?
三月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公園353年),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蘭亭“修褉”集會上“曲水流觴”,在席的文士一面飲著順水漂來的杯中之酒,一面吟詩作賦。王羲之就在那一天作了千古絕唱《蘭亭集序》。
四月
相傳農歷四月初四是文殊菩薩的誕辰。文殊菩薩的坐騎是青獅,表示智慧威猛;右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左手執蓮花,表示般若之智一塵不染。
五月
五月初五端午節,民間有喝雄黃酒、掛香袋、門上懸艾草和菖蒲、吃粽子、劃龍舟等習俗。劃龍舟源自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羅江,“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六月
關羽由于集節、義、忠、孝、仁、智、信于一身,所以受到廟堂江湖普遍的敬奉。關帝廟遍及全國,在乾隆年代,北京地區的關帝廟就有一百十六座。據史載:關羽于桓帝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
七月
七月十五俗稱中元節。它起源于目連救母的故事,據說佛的十大弟子中,有一位摩訶目犍連,簡稱目連,他見亡母成為惡鬼,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食未入口,化為火炭而不得食。后來目連遵從佛的旨意,設供舉辦盂蘭盆會,終于解救了母親。
八月
八月十五,正值秋季之中,所以稱為中秋。據傳,唐代已有月餅,至宋更盛,蘇東坡則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月餅已成為一種賦以團圓寓意的節日美食。
九月
重陽節為九月初九,那天民間素有登高、插茱萸、賞菊、吃重陽糕的習俗。據說在漢代有人登高以避災害,以后此風在民間傳播開來,成為這一種節日時尚。
十月
佛教禪宗初祖南天竺僧人菩提達摩航海來到中華,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禪。相傳他面壁多年,影入石中。在禪宗史上達摩“面壁”和如來“拈花”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相傳農歷十月初五是達摩的誕辰。
十一月
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彌陀佛誕辰。阿彌陀佛也稱接引佛。因他向往光明,能照十方一切世界,不受障礙,因此也成為“無量光佛”。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主尊佛,他擔負著接引眾生往西方凈土的重任。
十二月
農歷十二月被稱之為臘月,臘者獵也,古代人們在歲末要舉行獵取野獸祭祀祖先的禮儀活動,以祈福求祥,驅邪避災。
?
內容摘自《賀友直的另一條藝術軌跡——雜碎集》(中冊)
編輯:羅元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