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網 宋曉松 2006年06月07日15:48
著名的《印象》系列(包括《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讓人們記住了由張藝謀、王潮歌、樊躍組成的“鐵三角”。
但很少有人對“鐵三角”的幕后故事了解一二。
王潮歌,一個從小愛撒謊的女孩,怎么成長為一個導演?
樊躍,一個小時候買顏料都要借錢的小孩,怎樣成長為一個導演?
王潮歌、樊躍,兩個一合作就吵架人,怎樣結成了“鐵二角”?
王潮歌、樊躍,兩個總是被誤認為“夫妻”的搭檔,各自擁有怎樣的家庭?
“鐵二角”憑著怎么的魅力,吸引了張藝謀這樣的大腕加盟,成為“鐵三角”?
日前,記者趕赴北京,與王潮歌、樊躍展開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對話。
不一樣的經歷,一樣成功
王潮歌:導演,從小時候搬弄家具開始
“你可能想不到,我小時候是個愛撒謊的孩子。”王潮歌敘述童年時光時,兒時的一幕幕記憶猶新:“父母都是搞文字的,一個是報紙領導,一個是雜志領導。從小我就愛編故事,常在學校給小伙伴活靈活現地講自己的‘親身經歷’”。有次她說,她獨自走路到學校,一路上遇到了很多稀奇事,結果老師很著急,見到她父母就責備說:孩子這么小,你們怎么放心讓她一個人上學?!結果,看破她的小把戲的父母不但沒有責怪她撒謊,反而認為她有創造故事的天賦,到后來,王潮歌經常在班上給同學講故事,故事的開頭可能人家聽過,可到后面講的就全是她小腦袋里想出來的了。“那段時間毛病特多,上小學前半段特別多愁善感,迷戀逃學,經常假裝肚子疼找借口不上學……甚至我自己都認為自己品質有問題了,不誠實……可我爸爸卻看好我說我指不定能成個作家。”
“現在看來那些就是天賦吧?呵呵。”王潮歌說,她小時候除了愛編故事之外,另外因為當時不可能有很多玩具,就經常在家里搬弄家具,總覺得本來擺放的位置不是最好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挪挪位置會看著更順眼。“現在想來都好笑,那么小一個女孩,有時候竟然叫上姐姐一起把床從這里挪到那里!”也許這是她導演天賦的開始。1984年考大學那年,她沒有順應父親的心愿走上成為作家之路,卻考取廣播學院進了導演專業。
“90%還是靠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王潮歌說:“但父母對我的寬容、寬松的家庭氛圍起了重要作用。”
樊躍:童年經歷催我永不放棄
“我家往上四代就在北京了,太爺爺、爺爺都很有文化修養……”樊躍說,雖然父親是做平凡工作,但同樣愛好畫畫寫字。“文革”時父親受到了沖擊,正好讓他有時間來專心培養子女。父親一直認為:不管孩子將來做什么,一定要有特長。那段時間,父親把全部的心血投入到了孩子身上,發現樊躍對顏色很喜歡,就著重教他繪畫。
11歲時,樊躍畫畫有了一定基本功,家里發生了一件讓他終生難忘的事:父親認為該給他買顏料了,母親卻說家里已經窮得根本沒有余錢了,吃飯都很艱難!父母為要不要借錢給他買顏料發生了爭吵,最后,母親還是含淚找街坊借了錢,為他買了顏料。“是那種像牙膏的簡單包裝,很小的幾只……但卻是我藝術道路上的第一道色彩。”樊躍說,父母都沒有對他說什么,但那次的情景卻讓他終生難忘:“不管什么時候,我都會想起‘來之不易’,想到‘珍惜’……沒有理由不努力。”他說。此后遇到困難時,他從沒想過放棄。
1974年初中畢業,正好北京市藝術學校招生,樊躍抓住機會一考而中。三年后畢業時又因受到老師幫助,順利進了戰友文工團工作。再15年后,因成績突出,他又被調到了總政文工團工作至今。
像對冤家,但又不得不在一起
初次合作就“撕破臉”
王潮歌事業起步很順利:大三那年,拍攝了第一部電視劇作品《暑假里的故事》,并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女主角就是后來蜚聲海內外的鞏俐……“跟樊躍合作最早是1996年在保利劇院排《明天》這部戲。那時跟他合作可是我的榮幸:他早就是號稱‘京城第一舞美’的‘樊大腕兒’了!”王潮歌至今記得“樊大腕兒”給她的第一印象:抽少見的“老刀”牌香煙,一身軍大衣,人長得又帥!
|
|
|
視頻:《印象·西湖》公演 |
《印象·劉三姐》是一臺融真山真水和民歌于一體的超大型演出, 它有著世界上最宏大最壯觀的幕景,面積近2平方公里…… |
|
more >>
|
|
|
more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