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按原定計劃,今天將結束在黃山上的寫生活動,所有成員下山到黃山書畫院舉行“中外藝術家黃山對話”研討會。而在這短短的幾個小時里,有的藝術家想利用這些時間,努力再增加這次寫生的成果數量。早晨6點,李睦想再上山去獅子林畫幾張小畫,于是打電話約馬可魯一塊去,而馬老師在電話中卻說:“我剛剛畫完,正夾起畫,準備往山下走。”
像這樣的藝術家還有很多,當他們把自己的行李都拿到大廳進行打包的時候,我們看到了這四天中他們感悟和思考的結晶。這些畫是這次黃山經歷最好的結晶,隨著它們被整齊打包,我們在山上的時光也成為美好的回憶。這四天的時間是短暫的,很多藝術家說自己剛剛才進入狀態,很不想下山。我們留戀的不僅是黃山美景,還有在山上相處的愉快時光。
中午時分,經云谷索道,然后轉乘大巴我們到達山腳的黃山溫泉度假區,午餐之后沿林間青苔石階來到黃山書畫院。黃山書畫院為這次研討會的舉辦進行了最高規格的場地提供。18位參加此次活動的中外藝術家,藝術中國團隊成員,媒體代表,黃山書畫院、黃山溫泉度假區的部分人員還有黃山當地的代表藝術家共同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研討會以下面五個主題展開:以黃山為例,中國繪畫中的山水與西方繪畫中風景的差異。中西文化審美差異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關系。什么是傳統?什么是現代性?中西方繪畫工具的差異與繪畫表現力所決定的文化差別?東西方判斷繪畫作品的關鍵因素?歷史和當代將如何評判繪畫作品的價值?約翰·沃克說現在人們往往忽視了藝術界的“地域主義”,更加關注國際性,其實接觸的藝術家都是從當地發展起來的,像1850年-1860年,在法國巴黎一群年輕人畫風景,甚至是相互畫對方,最終出現了印象派的幾個代表人物。像之后紐約抽象表現主義的出現,也是由地域主義發展起來的。
李帆老師同意約翰·沃克的觀點,他引用導演李安的話說:“我們彼此尊重對方的文化,但我從未忘記自己的母語”。盧新華說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藝術作品更加客觀,所有在歷史上留下位置的作品都是能觸動人類靈魂的作品。王玉良說在西方所有用油畫顏料作的畫都叫油畫,而在中國并不是所有用水墨作的畫都叫中國畫,因此像吳冠中、袁運甫等先生都把自己用水墨創作的作品稱為水墨畫或彩墨畫,關鍵還是藝術能不能創新。
研討會持續了2個多小時,藝術家們都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我們的交通、通訊已經非常發達,文化已相互融合,正是這樣的對話才讓我們更加了解對方、尊重對方,然后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為世界文化的繁榮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明天,我們將去宏村——本次活動的最后一個地點,在參觀完后將乘飛機返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