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國家旅游局主辦,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藝術中國承辦的“文化中國夢——第二屆中外藝術家黃山對話”在安徽黃山順利結束。來自英國、法國、比利時、加拿大和中國的14位藝術家全程參與了此次活動。活動從10月10日起為期六天,包括藝術家寫生和主題論壇兩部分。
在藝術家為期4天的自由寫生階段,中外藝術家不僅探討了彼此觀察黃山方法的不同,也交流了各自文化的差異和共通之處,外國藝術家對中國文化傳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保羅·德沃圖爾(Paul Devautour)說:“黃山是最具中國傳統文化意味的地方,來到黃山之后,我似乎徜徉于八大山人所作的畫境里,對中國山水畫的傳統有了恍然的理解?!?藝術家緹娜?杜爾克(Tine Deturck)手捧《易經》體驗她在黃山上每一天的生活,試圖探尋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種微妙的聯系。來自英國的馬蒂·圣詹姆斯(Marty St James)每天觀察黃山的日升日落,創作了以“圓”為題材的系列作品,他認為:“對東方人來說,“圓”是一種精神層面和宗教層面的概念;而對于西方人來講,“圓”代指循環往復的秩序和能量。東西方對于同一概念的理解方式不盡相同,但從最深層意義來講,面對共同的諸多問題,二者其實是相通的。”
10月15日,以“文化中國夢”為主題的中外藝術家黃山論壇在山腳下的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三局局長張雁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三局處長趙順國,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網執行總裁李家明出席論壇,論壇由北京大學教授彭鋒主持,圍繞 “文化身份的跨文化認同”和“什么樣的‘中國藝術’應該走出去”兩大主題展開。張雁彬局長在致辭中說:“當今世界,交流已經滲透到各個方面,在各種交流中藝術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在交流中相互認識、相互理解、相互獲益。”彭鋒教授也指出,伴隨著中國大國地位崛起,如何在全球化時代立足中國傳統創造出屬于時代、屬于世界的中國當代文化,是今天的文化藝術工作者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徐慶平教授在論壇中說:“中國藝術之所以能歷經幾千年,就在于它始終在繼承、吸收中發展前進?!北壤麜r藝術家緹娜·杜爾克(Tine Deturck)說:“藝術家就是探險家,尋求未知的精神比本身的文化更有力量。把中國深厚的文化歷史展現給世人十分必要,只有通過交流,像海綿吸水一樣才能更好地相互認識。”藝術家林學明也表示:““文化中國夢”也是我自己個人的一個夢想,如何把我們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傳播出去并讓外國人有所了解,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最后,中國網藝術總監、藝術中國主任勾霞在論壇結束時總結道:“每一個藝術家都習慣用藝術作品來表達自己的內心,生活本身就是一種交流,中國的文化是包容的,當不同國家的人們成為朋友,我們對彼此間藝術和文化的理解就會越來越多。”
據悉, 2014年5月藝術中國匯集兩年來參與“中外藝術家黃山對話”的藝術家以黃山為題材所創作的作品,在國內及國外相繼舉辦“對話黃山——中外藝術家寫生作品展”,繼續以藝術的語言搭建中西方文化交流平臺,促進中國文化的對外宣傳,提升中國旅游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