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當代藝術品投資市場劇烈下滑的背景下,我們不妨暫且停止對于藝術品的“投資”期待,只進行不求任何回報的收藏消費,把購買藝術品僅僅看做是一項單純的“商品買賣”,給自己和市場多一些空間。拍賣市場上的“新銳藝術專場”將會越來越多地出爐,作品的起拍價也將進一步降低。
由于經濟危機的侵襲變得逐漸冷清下來的北京798藝術區內,一個名為“像素屁—煙囪個展”的展覽卻引起了轟動:與一般畫展不同的是,這次展覽的作品都公開明碼標價——最低的288元,最高的作品價格僅為19500元。
這是在近幾年國內的當代藝術市場中難以想象的,尤其是2005-2008年中熱得發燙的畫廊市場里面,但凡稍具知名度的畫廊作品標價一般都要上幾萬元,動輒就會標價到十幾萬元甚至更高。想想看,一件當代藝術品標價在千元左右……絕對是白領、中產們能夠“買得起”的藝術品。
無獨有偶,在內陸地區鄭州,近日一個名為“買得起的藝術節”隆重開幕,為期三天的活動共展出涉及油畫、雕塑、攝影等藝術作品300多件,同樣吸引人眼球的是——這些作品的售價標準均被鎖定在1000元-2萬元人民幣之間。
據此次展覽的策展人聶繼軍介紹,他們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希望買家能夠把藝術品放置于他喜歡的環境中,而不是單純出于投資的目的。他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當代藝術走入城市時尚人群的生活。當這種面對大眾的藝術品博覽會的形式被不斷推廣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看到當代藝術的潛在價值,這些博覽會也成了年輕藝術家嶄露頭角的舞臺。
拍賣市場中的當代藝術品也有同樣的趨勢:像張曉剛、曾梵志等的重量級的作品紛紛被拍賣公司暫時封存入庫,所謂的“新銳藝術專場”越來越多地出爐,它們的起拍價位往往在10萬元以下。
像蘇富比、佳士得那樣的高端拍賣,只是社會財富階層上非常頂尖的一群人在玩,中產階層并沒有參與;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大量白領、中產家里的墻上又不可能是空白的,他們其實非常期待一些價位較低的藝術作品,這個角度上說,“買得起”的藝術市場潛力無限。種種跡象表明:2009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中,一股“低價格”的走向已經逐漸形成勢力,并將影響到越來越多的白領人群介入目前低迷的當代藝術交易之中。
低端市場尚未真正啟動
在國內,一提起藝術品收藏和投資,很多人立刻會想到蘇富比、佳士得那樣的“天價”拍賣場面,認為那些只是有錢人的游戲而已。其實,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更多的藝術品交易是發生在畫店和畫廊里的,而購買藝術品的第一個理由也并非為了其日后的升值,僅僅是因為自家的墻不可能是空白的,所以要選擇一些價位比較低的藝術品。反觀前幾年所謂的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火爆,目前看來只不過屬于極小范疇內的高端藝術投資市場。
一個市場的啟動,有限的資金當然首先要投在利潤最高的地方,所以國內的當代藝術市場在開始的五年內,所有參與的機構和個人幾乎都在利潤最豐厚的高端領域跑馬圈地。如今金融風暴的降臨,恰恰給了藝術品低端市場一個啟動的機會。
究竟什么樣的作品屬于“買得起”的低端市場呢?北京3/4畫廊主持李文子介紹說,她辦過幾次版畫展,版畫的價格一般都是一張3000元-2萬元,當時很多作品都是家庭年收入20萬元左右的白領家庭在購買。而且,這一類收入的人群幾乎不會購買超過3萬元一張的畫,他們尤其喜歡買大牌藝術家的版畫、小畫或者新銳藝術家的作品。
像“像素屁—煙囪個展”上的作品,其實也不屬于傳統意義上的“原創”藝術品,藝術家均是在電腦中繪畫,然后將作品“打印”出來,畫廊負責限量發行。而購買這一類作品,只要是在正規、可靠的畫廊中買入,而且保證有藝術家本人的簽名,就基本具備了日后可以繼續在市場中流通的條件,當然也就存在若干年后“升值”的可能。
“限量打印”概念浮出水面
“打印”藝術品能夠升值,其實并非某些畫廊老板們的“忽悠”之語,在當代藝術發展史中,以奈良美智、加里·貝斯曼等人為先驅的新的藝術創作潮流,最大程度地模糊了實用藝術和純藝術的界限,也就是說:當代藝術創作已經不僅僅只屬于傳統的架上繪畫和雕塑,以數碼、多媒體存在為特點的藝術形式目前逐漸成長為世界美術的另一個主流趨勢。
星空間畫廊藝術總監房方認為,如果一個藝術家針對的是普通的藝術消費者,他肯定會把自己作品的售價定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今天在中國應當是1萬元左右。而因為不必考慮國外收藏者的需要,所以題材和風格肯定會和中國多數畫廊出售的作品不同,往往更具有時代感和生活氣息。當然,賣得便宜也不意味著藝術家和經營者就要喝西北風,因為在這個多媒體的時代,藝術家的作品可以多媒體存在。先不必說衍生的服裝、玩具、影視等作品,僅薄利多銷的“限量打印”作品就是一種很好的生財渠道。
現在國外已經有很多畫廊專門經營低價的原創作品,其中有些畫廊專以售賣限量版打印作品為主,作品售價基本低于1000美元。相比去買世界名畫的復制品,花上這樣的價格購買同樣屬于“原創”的藝術品,用來裝飾居室還是很值的。
關鍵是要盡快開始購買
真正消費藝術品的人總還是要有點情懷的,也并不一定就是小眾。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發展歷史告訴我們,中產是一個繁榮國家中最穩健的階層,雖然今天國內的大多數白領都很焦慮,他們為職業、房貸等焦慮。中國真正的中產階層還沒有最終形成,但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一線城市中,已經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往中產階層過渡。在中國,消費藝術品最多的人也一定會是中產,或者是向中產過渡的有同樣精神追求的人群。
想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須親口嘗一嘗。無論你掌握了多少藝術史的知識,也無論你有多高的藝術欣賞天分,如果你僅僅還是停留在逛畫廊、參觀美術館的階段,始終不敢真金白銀地購買,那么,你的藝術鑒賞力就始終無法有質的飛躍。先拿出幾千元錢,在如今股市低迷的環境中,轉身進入藝術品市場的消費,難道不是一項最好的投資選擇嗎?!
哪些藝術品最適宜消費
以往“生在帝王家,養于豪貴手”的藝術品,如今逐漸成為了白領、中產人群文化消費的一部分。即便在國際經濟大環境不佳的局勢下,對美和藝術的熱愛仍然使得藝術品投資成為了一種“剛性消費”。那么,究竟有哪些藝術品類最適宜消費呢?
“看得懂”的中國書畫
在全球藝術品市場出現滑坡的去年,中國書畫可謂是“一枝獨秀”。無論是在世界性拍賣公司蘇富比、佳士得的拍場上,還是在國內的各大拍賣會上,中國書畫以成交價、量雙高的火爆態勢上演不敗神話。
業內人士分析,中國書畫作品符合中國人長期以來的審美,而收藏投資者們更傾向于買自己看得懂的東西。相比而言,現當代藝術離大眾審美略遠,也更容易受到經濟危機的沖擊。可以肯定地是,精品永遠是藏家的追逐目標,在藝術史上留名的一些現當代藝術作品的價格長期看好。
從古董贗品開始入門
動輒百萬、千萬元的瓷器一向是藏家心頭的最愛,而充斥其間的贗品也使得很多人交了不少學費。對于剛入門的藏家來說,從瓷片、器型開始學習是少走彎路的最佳途徑,而買一些“明碼標價”的仿古瓷進行研究更不失為一種減少損失好方法。
雜項后市行情看好
相比于幾個收藏大項來說,竹、木、牙、角、文房四寶、漆器、繡品、銅器、佛像、鎏金器物等藝術品的收藏人群比較分散,但是,近年來這些易于把玩的雜項也成為了收藏市場上一匹黑馬。
雜項種類繁多,在工藝上各具特點,由于其在藝術品市場上的整體價位偏低,因此吸引了許多收藏者的目光。近年來,古玩雜項的整體價格呈現出穩定的態勢。在國內各地拍賣公司舉辦的拍賣會上,一些精品雜項也拍出了不菲的價格。和國外市場相比,國內的雜項價格還偏低,因此,此類收藏的后市行情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