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回暖還看秋拍
與上海藝博會在閉幕當天就已統(tǒng)計出成交情況相比,上海當代成交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依然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展會的新聞官稱,總成交額定然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
在對成交結果進行分析之后,上海藝博會組委會認為,三方面原因確定了市場的回暖跡象:“國內(nèi)大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和形勢正在逐步好轉,股市和房產(chǎn)市場的上揚,帶動了藝術品的消費;展商主要由本土畫廊組成,展品非常吻合本地收藏者的口味,交易成功率大為提高;目前藝術品的價格正是泡沫成分最少、價格最真實的階段,所以也就是收藏藝術品的最好時機,因此紛紛出手購藏。”
秦思源也表示,目前是買藝術品的最好階段,因為那些“赤裸裸的帶有商業(yè)心理的藝術家正失去市場”。上海當代這次聚集的300人的亞太收藏家隊伍,是它獨特的亮點,展會前類似的“收藏家培訓”使他們規(guī)避了進入價格牢籠的風險。
而另一方面,藝博會往屆展商“只展不售”的現(xiàn)象正大為改觀。以往展商為了單純地炫耀畫廊實力或炒作藝術家,會在展會未開始前,就把一些上百萬、千萬元的高價收藏品標上紅點(已售出標志),造成該藝術家旺銷的假象,或是為畫廊本身做宣傳。而此次高價非售作品的減少,也正意味著畫廊開始逐漸回歸理性。
比起去年,兩個藝術品交易平臺都有所提升。上海藝博會主辦方更是宣稱,去年是上海藝博會舉辦13年首次虧損。而上海當代所更改的新定位“西方收藏家買中國的東西,中國收藏家買外國的藝術品”則比純粹拷貝“巴塞爾藝博會”或“邁阿密藝博會”更加貼近本土市場。秦思源對特別增加的“亞太區(qū)藏家發(fā)展項目”作了詮釋:“展會的資源不僅僅只來源于獨立畫廊或獨立顧問,不只局限于每年展會期間的這些天,我們將在整個全年運用這些資源,把資源創(chuàng)造成刺激市場的強有力武器。”
但是否能就此判斷藝術市場的回暖?“被平均”的成交量并不能反映畫廊生存的真實狀況,畢竟藝博會上零成交畫廊的存在,市場標準的依舊缺乏,只是部分藝術家作品受追捧等現(xiàn)象,仍然不能改變市場的弱勢本質(zhì)。而下月開始的秋拍,才能真正為藝術市場做一個定調(diào):是否真實有效的回暖,藝術市場依然要看大收藏家的臉色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