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 松梅喜鵲
北京匡時秋拍斬獲7億元,較去年秋拍、今年春拍業績翻兩番
北京匡時12月16日落幕的秋拍,1349件拍品,估價4.5億元,成交率75.38%,總成交額逾7.5億元,單件成交額超過千萬元的共14件。較之今年春拍的3.32億元與去年秋拍的1.75億元,拍賣業績可謂連翻兩番。總經理董國強表示,匡時秋拍延續了今年秋拍前半程書畫拍賣的強勁勢頭。他為此感謝今年秋拍的開路先鋒,也希望匡時的結果給下一輪的秋拍帶來積極的影響。
秋拍行情延續強勢
秋拍前半程拍得好,后半程會怎樣?這是匡時秋拍更引人關注的問題。總經理董國強認為,從拍賣現場旺盛的人氣,到現場參與的買家,再到最后拍出的一個個高價,都表明匡時的秋拍延續了前半程書畫的強勁勢頭。
他認為,匡時秋拍中最突出的是高價位拍品爭奪激烈。古代書畫、古代書法是這樣,近代現代書畫也是這樣:宋元的作品,如趙雍、趙孟頫,都是成交價超過估價一倍以上。而明清的鄭板橋、華新羅、漸江、鄭約等人的作品,落槌價也都超過1000萬元,倪元璐賣到了700多萬。近現代中張大千的《瑞士雪山》與《長生殿》落槌價都超過了1000萬元;南張北溥受到追捧,都拍得相當好;齊白石的《松梅喜鵲》落槌價也超過了1000萬元。
最讓他欣喜的是書法專場,他表示,許多人說匡時的書法專場有優勢,這次被拍賣結果所印證,其中誕生了許多新的紀錄。如張瑞圖的手卷,拍前被許多人認為是拍賣市場所見的他的最好的一件作品,但沒想到能拍到1000多萬元;文征明、趙孟頫的手卷也都高價成交,分別為582萬元與694.4萬元。近現代部分中,孫中山的“天下為公”拍得300多萬元;日本名人收藏的康有為書法作品也都拍出高價;兩件弘一的作品,一件冊頁拍到400多萬元,另一件二行小字拍得96萬元。值得注意的是,書法專場成交率非常高,價格全線上漲。
市場行情兩極分化
董國強最滿意的,是之前重點宣傳的每一件作品都超過底價幾倍成交。他以揚州畫派專場為例,指出該專場成交率很高,許多作品超過底價數倍成交,說明市場認可公司精心去做的事。
他還強調,市場行情出現了兩極化,有著錄或有出版紀錄的書畫受到追捧。其中宮廷專場中的4件拍品最驚人:雍正的書法金剛經,不僅出處可靠,還保留了皇家的裝裱,3600萬元落槌;還有陸遠的作品2900萬元落槌,緙絲2500萬元落槌,道光題的綺春園射柳圖1500萬元成交。另外,張宗憲珍藏的拍品成交價全部超過一倍,也印證了名人收藏被追捧。
他又指出,這次匡時秋拍,估價300萬元以上的高價拍品,只有極少數未成交,可見高價拍品受到追捧;相形之下,中低檔拍品不太受市場的追捧。過去是拍賣公司害怕高價拍品流標,現在卻是低價拍品會流標。
強勢行情有偶然性
他認為,這樣的強勢行情有偶然性。首先市場受外部因素影響,有金融危機、經濟形勢等拍賣公司控制不了的因素在起作用。如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使藝術市場出現很大回落,大家據此判斷這次經濟危機會影響拍賣市場,結果沒想到半年后就翻盤。這說明藝術品市場很特別:經濟危機來了,拍賣市場卻沒有受影響;經濟危機過去了,拍賣市場卻又先于經濟形勢而復蘇。這些都不是人為的努力能主導的。
他還指出,偶然性也有市場內部的因素,一、高價位作品決定了成交總額的大小,而高價位精品是稀缺資源,能不能征集到有很大的偶然性;二、國內的買家隨意性很大,只有少數人有明確的收藏目標,花錢也沒有計劃。這也決定了拍賣行自身無法事先規劃。今年春拍匡時總成交額3億多,沒想過秋拍再3億,因為這很難規劃。拍賣公司只能腳踏實地做好工作,把好專業關,秉持嚴謹認真的態度,不去想那些控制不了的東西,而是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
行業格局隨之變化
董國強還指出,秋拍這一段行情還是書畫偏熱。在書畫、瓷雜、油畫雕塑這三大板塊中,國內拍賣行以北京為代表,還是以書畫為主體;香港的拍賣行則三塊業務相對較均衡。這與市場資源有關:國內的拍賣公司還是以書畫為主;而好的瓷器則大部分沉淀在海外藏家手里。他認為,這種不平衡還會持續下去。
他又表示,這樣的行情會拉大拍賣公司間的差距。原來的差距是一場大拍總成交額在一二億與五六億之間,經過這一季秋拍,拍賣公司中的第一集團,成交總額在15億以上;第二集團在5億以上,第三集團差距就拉大了,是5億以下與15億以上的差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