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今典聯合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主辦的“正統與野道——晚明書畫藝術展”及“海外珍藏近現代書畫精品展”將于2010年7月15日至7月17日在今日美術館展出。
今典拍賣“正統與野道——晚明書畫藝術展”將展出晚明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名家精品,匯聚王鐸、傅山、倪元璐、黃道周、張瑞圖等眾多名家的力作,其中王鐸送宋今礎扇面八幀尤為難得,在目前所見的著錄中,王鐸寫給宋今礎的扇面一共有11 幀,其中《行書秋興七律詩扇面》、《行書用杜韻七律詩扇面》、《行書自書詩扇面》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這批扇面,書法之精彩,令人嘆為觀止。更可喜的是,它們被保護的如此集中與完善。扇面中所選詩詞都是王鐸的七言律詩新作。
王鐸送宋今礎扇面八幀之一
王鐸送宋今礎扇面八幀之二
這些扇面不僅是重要的史詩,更是廣為人知的書法杰作,體現了王鐸對米芾和二王書法的融合與再創造。王鐸秉承了米芾的“不規規摹擬”精神,強調用筆的提按、使轉。同時,他也參和了王羲之的書法因素,特別是《圣教序》的結構和用筆,筆鋒含有多變的攪轉。其實,二王的書法和米芾是一致的,在王鐸看來,米芾保留著晉人書法的傳統,是通向二王的橋梁。
除了自創詩詞以外,王鐸還經常臨習王羲之的法帖,他的臨摹不在拘泥于原帖的形式和文辭,而是任意的取舍原作,且字的臨摹也不是原來的樣式。如圖中的“永嘉”、“敬豫”四字,被夸張為連綿不斷的草書。通過對“野道”與“正統”的結合,王鐸完全抓住了漢代張芝的書法靈魂與精髓,創造了一種嶄新的藝術形式。整幅書法的行筆速度稍緩, “棱側”用筆變得如同扁狀。隨著運筆速度的增加,扁平、鋒利的線形消失,出現了圓形的線條。
王鐸 草書臨王羲之永嘉、敬豫帖
張芝作為“正統”與“野道”風格的鼻祖,其豐富的書法體系,如“棱側”的筆法和線條間的平衡力,為后人的創作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王羲之書寫出來的線條充滿了對比,代表了“正統”,而張旭、懷素以“圓轉”的用筆,書寫出來的大膽、宏偉風格則代表了“野道”。在王鐸的大多數臨習中,他更多地應用了王羲之的筆法——作品具備張力、筆畫相互對應。而這件作品,王鐸的臨摹卻沒有王羲之那么多的“筆斷意連”,相反,線條一氣呵成。他欣賞張旭書法中生動的韻律,并從這韻律中衍生出自己大膽的風格。王鐸摹仿這些形式,并重新塑造圓轉、狂野的線條形狀,他的風格中包含了張芝“一筆書”的方法。因此,兩種線條之間的沖突得到了化解,并轉化成王鐸自己獨有的線條形式。
2010年春拍,今典拍賣將展出19件王鐸的書法,且均出版著錄過多次,得到了專家們的一致認可。除此之外,晚明時期倪元璐、黃道周、張瑞圖的作品也備受矚目,特別是張瑞圖的《雪景圖》,畫面怪石嶙峋,浮吊半空,構圖宏大,汲取了宋人作畫的許多風格。此畫為張瑞圖花甲之年后所作,以工整的楷書題跋,古樸淡雅,代表了張瑞圖山水畫上的卓越成就。
在近現代畫壇上,徐悲鴻、齊白石、林風眠、黃賓虹等畫家都以各自獨特的創作才華,開啟了嶄新的藝術風格。此次今典拍賣奉上的近現代書畫全部來自海外珍藏,是一次少有的精品薈萃。
徐悲鴻《立馬圖》創作于1942年,馬的形態變化極大,修長的頸部,顯然是作者有意拉高了長度,與高大的形體正好匹配。揚起的鬃毛,和隨風舒展的馬尾形成對勢。四蹄挺拔有力,筋強骨健,氣勢磅礴,即便是蹄后的卷毛,也能刻畫入微,顯示了徐悲鴻深厚的造型功底與寫實能力。
齊白石筆下的菊花施以前人不敢用的大紅色,花枝敷以淺淡的水墨,而葉子多用濃墨和干筆。齊白石將書法和篆刻的用筆與對物象的寫生結合起來,將形似與神似有機的集合起來,創造出生活氣息濃厚,意境生動的藝術珍品。
林風眠是20世紀融合中西、極富創造性的繪畫大師,《仕女與花》僅以黑、白、黃綠三色的幾何形狀分割畫面,簡化了環境的描寫。黑色豎方形與大塊的白色方形構成對比,與臨近的白色瓶花構成對比,但卻統一于整體的色調。在色彩的巧妙搭配中,林風眠塑造出整個畫面的和諧,足見他在色彩的運用上充滿了智慧。
今典拍賣選出的作品質量高、信譽好。公司將學術、展覽、教育和市場有機結合,對每一件作品都進行認真的鑒定與研究,并致力于拍賣行與收藏家、委托人、收藏機構之間的互動、互信、以及和諧關系的維護。今典拍賣以誠信作為公司的根基,以規范化、專業化的運營模式,國際化的標準開展業務,努力為每一位客戶提供最專業、最周到的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