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畫院組織的“齊白石藝術國際論壇”10月16日在京閉幕,來自中國、美國、日本、韓國、英國、捷克、瑞典等近百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圍繞著“齊白石藝術品的國際性與時代性”“齊白石藝術與當代中國畫的發展”“齊白石藝術與東方文化精神”“20世紀中國畫的市場與齊白石藝術作品的市場”等論題展開學術交流,拓展了齊白石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也對提高中國畫在世界美術格局中的地位給予了啟示。
齊白石的藝術身份引爭議
本次論壇上,不僅有海內外學術界針對齊白石藝術較為全面、具體、細致的論述,如關于蔬果、水族、花木、禽鳥、草蟲等繪畫題材以及山水畫、人物畫、雜畫的專門論述,還有對其詩歌、印章、書法乃至日記、手稿等的專門研究。邵大箴、郎紹君、薛永年、李松、李樹聲、何懷碩、劉曦林等海內外知名美術史論學者紛紛發言。專家們還通過梳理齊白石與師生、朋友等交往的歷史,生動地詮釋了齊白石的藝術與人格魅力。
有意思的是,對于齊白石藝術身份的界定,出現了不同觀點。即齊白石究竟是民間藝術家、文人畫家還是現代主義畫家,成為不少專家的爭議點。香港浸會大學教授萬青力認為,齊白石是繼承了文人畫傳統的職業畫家;而紐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喬納森·海則從社會學的角度,把齊白石藝術稱為一種社會現象,它結合了民間藝術現代性和民族文化,是繪畫、社會與自然的混合體;藝術史學博士尚輝提出“齊白石最后定居北京,其精神脈絡、精神根源和海派更接近,在某種意義上他是一個海派畫家”的觀點,也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
一些學者對齊白石的綜合成就給予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闡發。北京畫院副研究員呂曉通過對齊白石大量作品的第一手接觸后分析道:“我們以前往往把齊白石當做一位書畫篆刻家而忽略了他在詩歌方面的成就,我們一直強調他作品中的平民性而忽視了他作為杰出畫家的精神境界,我們一直推崇他的農民情結而較少關注到他的文人畫方式,他與詩友的交往為我們打開了他的文人生活狀態之窗。”中國學者薛永年、美國藝術品經紀人余國梁在論及齊白石詩歌時,也都不約而同地提出:向海外推廣齊白石作品時需要著重在翻譯其詩作內容方面下功夫,它可以成為中西文化藝術交流的一個結合點。
文化藝術出版社社長張子康認為,外國人讀懂齊白石難度很大。“原因之一是中國畫講究修養,講究畫品,所謂畫品即人品。如果外國人不知道提高中國畫水平的過程,即人逐漸完善自我的過程,可能就無法深入地理解中國畫。”張子康說,這幾年國際上對齊白石的了解多停留于藝術形式,充其量是一種美感的對接。這當中,對齊白石詩作、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翻譯都沒有特別好的文本,所謂推廣,更多是針對國外的小群體和一些專家,力度遠遠不夠。他建議,策劃一些跨門類的、對比性的展覽,看看國外藝術家眼中的齊白石是怎樣的,會帶給大家更多的思考。中國當代藝術家岳敏君利用齊白石的藝術元素所做的新創作,也是一種對齊白石的理解。
中國藝術市場的晴雨表
齊白石存世作品有多少?有人說近千件,有人說兩萬余件。據有關方面數據顯示,國內收藏齊白石作品比較多的機構是北京畫院、中國美術館、遼寧省博物館、故宮以及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等,此外,浙江美術館、湖南美術館、湖南湘潭齊白石紀念館等也有部分齊白石作品,總的收藏量大概是3000多件。據羲之堂總經理陳筱君介紹,臺灣的齊白石藏品多為上世紀20年代以后齊白石的晚期作品。國外公共機構、私人收藏的齊白石作品也不少。據不完全統計,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捷克博物館、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等都藏有齊白石的作品,共數百件。大英博物館研究員史明理說,齊白石是第一個被西方人熟知的中國現代藝術家,他繪畫的簡單性、寫意性是吸引西方藝術家的原因之一。
擁有1000多件齊白石作品的北京市文物公司,此次與中央美術學院共同主辦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齊白石藝術展。北京市文物公司總經理溫桂華表示,該公司的齊白石書畫數量大,能夠影響其市場行情。榮寶齋藝術拍賣有限公司特邀顧問、香港古畫鑒定委員鐘志森通過親身經歷,講述了10年間齊白石《中流砥柱》漲價10倍的故事,說明齊白石作品在市場上歷經上高下跌,總體上還是不斷攀高,這也表明了人們對白石老人的藝術認知在不斷加深。
齊白石作品拍賣初期就以高價走上了拍臺。1994年,約4.5平方尺的齊白石《松鷹圖》以176萬元成交,每平方尺平均35萬元,創造了當時齊白石作品的最高價。齊白石最有名的《可惜無聲》冊頁,1995年翰海第一次推出時以180萬元成交;到2000年,蘇富比第二次推出時以301.4萬元成交;2009年北京保利第三次推出,拍出9520萬元。藝術品市場專家趙榆認為,齊白石作品的高價拉動了中國近現代書畫作品整體價位的提升。
但大量民間藏品涌入市場,齊白石贗品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國家首席拍賣師劉新惠曾做過一個粗略統計,齊白石作品真正進入藝術品市場的大概有6000件,但市場上流通的精品不多,假的也不在少數。其實,齊白石作品一直是中國拍賣業的晴雨表,齊白石作品漲,中國藝術品市場就漲;齊白石作品跌,藝術品市場就跌。
齊白石作品在海外的收藏情況也不斷發生變化。美國中華美術基金會創始人余國梁通過研究發現,齊白石的作品價格在1959年至2009年的50年間漲了一萬倍。他介紹,隨著北美老一代收藏者的消失,齊白石作品的美國收藏力量正在發生變化,比如,從東海岸向西海岸轉移,從老博物館向新一代的美國博物館轉移。
邵大箴認為,藝術走向市場并非一定影響其質量和水準,這是齊白石藝術給今人的啟示。齊白石畫了萬余件畫作,絕大多數是精品。齊白石很注意經濟收入,但他從未因此而降低自己的藝術水準。
如何讓中國藝術品的藝術價值被全球認知,質量是排在第一位的要素,推廣的方式也很重要,這是論壇留給大家繼續思索的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