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
藝術品拍賣市場私下洽購快速擴張 |
|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30 15:37:41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
|
拍賣業的私下洽購是一種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的演進還是中國復雜藝術品市場的攪局者?是有效地推動了競爭還是正在形成新的市場壟斷?會不會推動大者恒大通吃市場現象的發生?
拍賣業的私下洽購是一種新的業態,還是市場主體的一種跨界?它對當下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影響我們應該如何給予評價?
拍賣業的私下洽購對畫廊業與博覽會有哪些影響?特別是對畫廊業的擠壓效應會有多大?
拍賣業的私下洽購給予我們怎樣的啟示?中國拍賣業做大、做強是依靠外延擴張還是在自己的主營業務中不斷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在拍賣業跨界與分化的過程中,私下洽購一步步來到我們面前。我們知道,藝術品拍賣是一個機遇和風險并存的購買模式,從拍賣行的角度來說,為了實現拍賣成交并獲得更高的成交率,是斷然不可能脫離市場的心理價位而強行拉升拍賣估價的;而同樣讓人糾結的就是委托方也不可降低委托價,讓拍品處于保留價附近落槌成交的風險,這也是一些國際大拍賣行把不少精力放在私人洽購上的一個重要原因。
所謂私下洽購,是指獨立于拍賣業務本身之外的另一種藝術品銷售方式,是一種拍場外的交易。它是指拍賣行主要利用其平臺影響與客戶資源,或是以舉辦展覽的方式,推出藝術品,并做相應的宣傳,吸引賣家或藏家及媒體的目光。如有賣家或藏家對其展品感興趣,可以通過私下協商的方式購買作品,而不是通過拍場公開競價。近年,私人洽購日益成為各大拍賣行擅用的一種交易方式,并逐漸得到買賣雙方的認可,從而拓展了拍賣業的領域與時間限制。同時,私人洽購的快速發展,還有一個不僅僅是因為市場競價的氣氛不夠的問題,還存在競價后違約情況日益嚴重的基本現實問題。也許,正是在這樣一個狀況下,恰恰是私人洽購能在一個較合適的價位上快捷換手變現,可以說,私人洽購對拍賣行來說是一種簡單而又非常保險的交易方式。從佳士得的實踐來看,私人洽購不同于流拍后的私下交易,私人洽購不含有流拍后再次私下交易的行為,指的是拍賣之外的私下交易行為。香港佳士得官方網站指出:如賣家希望在一般拍賣會以外出售藝術品或者買家希望購入沒有推出拍賣的藝術品或者買家需要個性化的藝術品都可以通過佳士得私人洽購來得到滿意的服務。即私人洽購是在拍賣業務以外的藝術品買賣服務,為滿足買家與藏家需求量身定做與為買家與藏家尋找獨特的藝術品,在傳統拍賣之外建立起滿足賣家與藏家的投資與收藏需求。但是私人洽購也容易使拍賣行被懷疑成第三方中介行為,可能會有損拍賣業公開、公正、透明的交易原則,在業界對此有很多爭議與討論。但私下洽購迅速發展的態勢,并沒有因為爭論的存在而放緩腳步。
資料顯示,佳士得早在2009年就在亞洲地區拓展私人洽購業務,逐年擴大的私人洽購份額和交易額吸引了更多的買家和賣家的關注,私人洽購不僅為有特別興趣和需求的客戶提供了更多機會,更尤其是在了解客戶收藏目標、時間和方式的基礎上為客戶搜集與尋找更個性化需求的藝術品而占盡優勢。佳士得私人洽購業務的歷史,我們可以追溯到其創始人詹姆士·佳士得(James Christie)那里,可謂是大有歷史淵源。更值得注意的是,佳士得長期開展私人洽購業務,已經建立起了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服務流程與體系。即在拍賣業務之外,一旦有購買或出售藝術品需求的客戶,需要與佳士得相關部門的專家取得聯系,佳士得則依托其遍布全球的網絡及時有效地聯絡買家與藏家,在一般情況下,私人洽購的收費費率并不固定,需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但究竟費率是多少,這對佳士得來講,已涉及到與其客戶之間的商業信息的保密問題,是不可能被進一步公開的。
在最新發布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白皮書: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研究報告(2011)》(西沐著,中國書店出版社出版)中指出,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正在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拍賣市場的世界性格局正在形成,其結構也發生著深刻的變遷,中國拍賣市場的發展機制、法則及相關格局也在不斷發生著改變,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分化與集中正在成為重要的市場演進力量,不斷走向多元化、多極化的格局。今天,我們需要研究的是,進一步論證在整合與分化的大勢下,拍賣業過度競爭與跨界現象已經出現,特別是私下洽購及拍賣行跨入畫廊與博覽會市場的行為正在上演。
當我們在不斷關注中國拍賣業的跨界問題,分析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體系一直處于扭曲狀態的時候,世界最大的拍賣企業佳士得又剛剛宣布,在2012年上半年里,佳士得共計拍賣營收18億英鎊,較之去年的同期上漲了7個百分點;并特別強調了私人洽購方面營收上漲了53個百分點,漲至4.13億英鎊,占到了總成交額的近23%。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私下洽購正在成為拍賣市場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拍賣業在跨界的道路上終于伸出了另一只腳,這只腳在拍賣行、畫廊及博覽會間來回走動,并且頻率越來越快,幅度越來越大。
私下洽購的快速擴張已成當前藝術品拍賣市場中一個不爭的事實。據佳士得公司的官員稱,在這半年里,共有來自124個國家的買家前來佳士得注冊登記,其中,19%的注冊競買人都是新客戶。在人們對更大范圍的經濟危機在沖擊其他市場的現狀在感到擔憂的時候,日益增長的全球客戶在一段時間內穩固了藝術品市場的價格。毫無疑問,私下洽購也許正在成為這一新生購買力量愿意采用的購買方式。我們甚至有這樣一種推測,私下洽購或許越來越成為拍賣業的一種新興的常態化的購買習慣與通道。
毫無疑問,拍賣業的私下洽購在國內還未完全浮出水面,但它的發展對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體系的影響將會是深入的、長遠的,拍賣業的強勢地位會進一步借助這一習慣與通道,進一步整合資源,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壓縮畫廊業與博覽會的成長空間,特別是在市場調整下行的時候,這是可以預見的。同時,也使越來越激烈的拍賣業競爭又找到了一條可以依靠外延型進行擴張、生存與發展的路徑。事實上,在我國當下的藝術品市場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交易幾乎都是建立在禮品市場及投機投資市場的基礎上,市場供求關系扭曲,價格機制惡化,因此,市場價格的升降并不是源于市場價值的變化,而更多的是社會效應及資金的進場拉升的結果,投資與藏家的價值取向與喜好被邊緣化。再加上畫廊和藝術家沒有建立真正的代理制度,一、二級市場交易秩序長期被嚴重倒掛,社會美育制度落后,博物館體系發育遲緩,這一切直接導致藝術認知人群及投資、收藏群體缺乏欣賞、接受藝術鑒賞價值的基礎與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藝術品市場業態的變化取向,特別是一些帶有方向性的變化,值得我們給予特別的關注。所以,在拍賣市場國際化不斷進行的過程中,我們特別關心與警惕這種市場現象,雖然對拍賣業的私下洽購的發展態勢,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觀察與分析。因為在惡劣的市場環境與市場結構中,我們更多的是關注拍賣業的私下洽購對整個藝術品市場交易體系生態的影響。
|
|
|
|
|
凡注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