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往年,2012年的秋拍,買家和賣家都更謹慎。尤其是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賣家顯得格外小心。當代藝術前幾年火熱的追捧已然不再,在各個拍賣場中名作流拍較多,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藝術市場對傳統藝術的熱情不斷高漲。縱觀今年秋拍的當代藝術領域,以前領跑的“當代藝術F4(指岳敏君、方力鈞、張曉剛、王廣義)”作品流拍較多,成交率整體下滑,總體來說讓人失望。隨之而來的是“當代藝術”與“傳統書畫”誰更具收藏價值之爭。下面既是兩方各自的觀點:
中國傳統書畫更勝一籌
國畫是歷史的沉淀,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是美術史已經定位的藝術,能得到絕大多數人的喜愛。傳統書畫最高境界是返璞歸真,現代人也喜歡返璞歸真,說明返璞歸真是最時尚、最長久的。傳統書畫有傳承,有創新,歷經千百年走到今天,更像陳年的美酒,越陳越香。傳統書畫的收藏已經有千年歷史,收藏者眾多,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終端市場廣闊。傳統書畫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當代藝術路子太過新潮,能欣賞得了的人更少。傳統藝術的市場相對成熟,投資的風險更小些。傳統書畫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價值體系,市場價值完善。
而當代藝術最像快餐,食之無味,一段時間后就流行過去。代藝術是天天有創新,就是不長久。當代藝術講究與別人不同,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油畫藝術在中國發展較晚,屬小眾,終端市場窄,今年的拍賣也證明了,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大跌,這也和受眾小有關。當代藝術作品主要由畫廊把控,大肆炒作,價格虛高,且變現渠道窄。
當代藝術具未來性與世界性
當代藝術比較時尚,得到大多數年輕人和時尚人群的熱愛。當代藝術講究創新,與別人不同,有自己的創新才是好的作品,而創新恰恰也是藝術之魂。當代藝術目前國內受眾少,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油畫,隨著接受當代藝術的人越來越多,市場潛力會巨大。機會留給先下手的少數人,誰先收藏誰先受益。當代藝術作品保存條件相對較低,如果臟了還可以擦洗,保存方便。
國畫創作是老而彌香,一提到國畫,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老頭子,不具有時尚感。傳統書畫過于保守、傳統,講究像誰,或者有誰的遺風,厚古薄今,棄今泥古,缺乏創新。傳統書畫對保管條件要求高,怕濕怕干,無論有了水漬還是過干變脆,價位會跌得很厲害。
傳統書畫市場更加穩定
傳統書畫與當代藝術各具特色,代表了中國社會不同的審美情趣。從市場角度來說,當代藝術前幾年火熱追捧已然不再,在各個拍賣場中名作流拍較多,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藝術市場對傳統藝術的熱情不斷高漲。面對市場波動,相對來說,投資歷史積淀更加長久的中國傳統書畫更加可靠。
市場減速 傳統書畫卻依然受追捧
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中,中國書畫繼續保持堅挺態勢。從各大拍賣公司成績來看,中國書畫成交金額仍然占據很重要的份額,而中國古代書畫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在本月4日晚間的北京保利2012秋拍古代書畫夜場上,元代王振鵬《江山勝覽圖》以1.012億元人民幣成交,成為今秋中國藝術品拍賣中首件過億的拍品。明代沈周作品《思萱圖》以2300萬元列該專場成交額第二名,整個古代書畫夜場總成交額2.37億元。史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是古代書畫引人注目的另一重要原因,而流傳有序可以說是古代書畫精品的一張“身份證”。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中,認同度高,天價成交的拍品往往有清晰的遞藏序列。
中國古代書畫,以其自身的質與量的優勢,越來越呈現出藝術市場硬通貨的屬性。不僅專場成交狀況可圈可點,名家藝術品成交記錄也屢屢得以刷新。中國古代書畫億元時代的到來,更是印證了古代書畫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同時也再次驗證了古代書畫作為藝術品市場藍籌股的價值與意義。
歷來量少價高的中國古代書畫,表現的堅挺狀態,其所獨有價值屬性讓各大拍賣公司這一專場獲得更多市場關注。首先就是資源的稀缺,行情受市場影響較小。近年來,古代書畫一直以相對穩定的態勢逐步上升。盡管在市場流通總量上古代書畫難于近現代書畫相匹敵,但其本身的稀缺性帶來了不小的附加值,物以稀為貴。這也直接導致拍賣公司的精耕細作,看重拍品價值的挖掘和服務的質量的強化。
傳統魅力
中國文化悠遠流長,中國書畫也一脈相承,以其獨特的魅力藝壇獨樹一幟。
梅墨生先生認為繪畫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表達,是一個民族生存態度的表達。他引用傅抱石說過的一句話:“中國繪畫是中國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黃賓虹先生的“繪畫民族性非筆墨無所見”兩句話來論證中國畫的魅力所在,并且認為欣賞中國畫需要一種轉換的能力,只需視覺是不夠的,更需要知識的轉換,是需要修養和文化的轉換;同時他還對藝術界、學術界、出版界的浮躁氣進行了批評,并呼吁“做為一個中華民族的后人,中國畫的熱愛者,應該有起碼的民族的自信心,起碼的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劉文杰以收藏家的角度談中國傳統書畫的獨特價值。因為中國書畫表達了最美的自然,最美的人倫感情,因此就有了最美的審美價值,畫龍點睛是因為有了最美的審美價值所以才有經濟價值。中國書畫本身就具有了獨特的經濟價值和審美價值,這兩個價值是融合在一起的。
傳統美學思想淵源
中國傳統繪畫具有悠久的歷史,遠在文字未形成之前就有了繪畫的萌芽。史前文化及整個中國文化的燦爛歷史都與繪畫息息相關。中國人物畫從晚周至漢魏,六朝漸趨成就。山水、花鳥至隋唐已形成獨立的畫科。五代,兩宋流派竟出,水墨畫盛行,山水畫蔚然成為大科。文人畫唐代興起,宋代已發展至元代大興,畫風趨向寫意;明清和近代既有發展并且日益側重意達暢神。在魏晉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時期,先后受到佛教繪畫藝術及西方藝術的影響。
當代藝術身份界定模糊
當代藝術通常有兩種意涵,一個是指目前這個時代正在實踐中的藝術風格,另外一個是指從1960年代后期開始到現在21世紀的藝術。如果是指后者,當代藝術也可以理解為后現代藝術,或者說有意識反對現代主義信條的藝術。從時間上來說,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還是很短的。
中國當代藝術的身份界定,源于其權力訴求的批判意識,亦即質疑藝術本體論而推重藝術的社會學意義轉換。一些研究者不無遺憾地指出,當代藝術之中蘊含的情緒性表達,在顛覆傳統繪畫語言的視覺意義時,同時埋葬了所謂的古典審美氣質。甚至有不少人會以為,當代藝術與一種刻意標榜和凸顯丑陋的怪癖性格相關,以一種令人尷尬抑或惡心的視覺感挑戰觀者的接受能力。他們認為這完全沒有必要。當然,公眾對當代藝術的知覺被過于概念和夸張了,但這些批評的針對性亦不無緣由:中國當代藝術與公眾的協調關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當代藝術還不被廣泛認同的當下,其市場表現不穩定也實則成為必然。
“古代書畫”一畫難求
縱觀當今的中國書畫市場,古代書畫與近現代書畫一直是主力資金追逐的焦點。古代書畫因其無比珍貴的史料價值與藝術價值以及資源幾近匱乏的稀缺性使之在收藏價格上一直穩居鰲頭,不論市場如何波動,古代書畫的行情始終處于相對穩定的上升態勢。然而,古代書畫精品早在清中盛世已高度集中于皇室及少數人手中,晚清民國戰亂時期大部分散失海內外,又經十年文化浩劫已然存世寥寥,后經國家的搶救性保護收購,目前能供流通收藏的古代書畫精品屈指可數。
“近現代書畫”已近巔峰
近十幾年來,由于市場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引發通貨膨脹,國內投資渠道的單一使得大量貨幣資本因為保值增值的需要進入藝術品收藏領域,近現代名家書畫的藝術與經濟價值也被捧至臻峰,其價格如同坐上火箭般直線上升,少數精品甚至超越古代書畫占據藝術品交易榜首。然而動轍幾千萬上億的價格令絕大多數人望而生畏,其最終亦會落入少數超富階層手中而不會輕易出售,市場流通可供收藏的近現代名家書畫精品也日益見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