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光紐約州就有80億美金注入藝術品拍賣市場。很多經紀人和藝術分析師稱由于市場缺乏監管,致使拍場價格虛高。“藝術界猶如80年代的私募股本及90年代的對沖基金”,紐約收藏家及金融家James R. Hedges IV說,“市場嚴重缺乏監管及規范”。
《紐約時報》指出,商業畫廊及拍賣行是藝術界急需監管的兩個行業。意見指出,商業畫廊需要對銷售的作品制定價格明細,要規劃拍賣行的競標體系。
紐約東岸畫廊主Robert Storr說:“如果我們標出價格及說明作品還在售的話,人們就有機會購買它”。但實際情況是,畫廊可以拒絕一筆交易,而且他們會拿出充分的理由。如果一位大藏家答應周日來看我某位藝術家的作品,那我不會周五就將其賣給下月就出售它的人。如果展覽銷售不錯并取得正面效果,那可以過后慢慢銷售但不會隨便賣給投機倒把的人。
你也許會被告知某人買的沃霍爾是鄰居付出價格的兩倍?價格規范可以回避這類情況。《紐約時報》的文章沒有提到規范博物館董事會的提議。當涉及到監管藝術,博物館董事會成員會為自身利益考慮以提升他們的藝術收藏價值。當你參觀博物館時,策展的選擇有根深蒂固的內部關系問題。如果一位收藏家收藏了某位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并將其拿到世界一流博物館中展出,那么這些作品就可升值,同時受收藏家控制的這位藝術家作品的市場價格就會上漲。換句話說,真正的監管是機構監管。
另外應該對藝術市場進行監管使拍賣過程更加透明。那向誰透明呢?當然是藝術買家。文章用大量筆墨談論了那些豪拋百萬美金購買藝術品的買家。當某件作品上拍時,價格會被記錄、發表并被人們拿來利用。拍賣紀錄是藝術界用來制定藝術品價格的方法。這是真正的權力拍賣:每次藝術家作品創造一個新紀錄,收藏家就會放心說購買那位藝術家的作品是一項很好的投資。對藝術買家來說,拍賣結果是對藝術史預設的肯定。
如果想談論拍賣監管,有項規定將提升整個行業形象,那就是公布拍賣買家的名字。這對每個人都有好處,除了那些炒作藝術市場的買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