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論者說,“好的作品有不可取代性,一旦在市場上消失,可能十年、二十年都見不到蹤跡。”但是,中國市場中當代藝術作品市場流轉的很快,所以不少藏家還是堅信:只要想買,好的東西隨時都有。對此,佳士得國際董事暨亞洲現(xiàn)當代藝術部主管張丁元的看法是:“10年很正常,有時會更久,因為有的藏家釋藏很難,還有就是,現(xiàn)在好的作品定位和收藏概念越來越清晰,要收到好的作品也就愈來愈難。”
《簾前雙姝》常玉
今年佳士得春拍《夜場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的《簾前雙姝》在此之前從未出現(xiàn)在亞洲市場,是一幅在全球市場上也是隱匿了近十年的常玉,多次叫價以4467萬港元落槌,位居夜場榜首。根據(jù)張丁元的說法,這件作品佳士得追了很久,“十幾年前我就知道有這件作品,但是不知道在哪里。”《簾前雙姝》的創(chuàng)作約為1929年,曾經于1984年在巴黎的Hotel Drouot上拍,被一個法國收藏家收藏,2004年時落入現(xiàn)在的委托方之手收藏至今。讓張丁元印象很深刻的是法國藏家對佳士得詮釋藝術品的用心,“大部分的法國藏家是懂藝術的,他們不一定要貴的東西,但是收藏每一件都有他自己的理由,而且可以為一件藝術品等上二、三十年,跟他們聊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他們一直在試探拍賣行對作品的理解,拍賣公司的的品牌及詮釋拍品的態(tài)度,他們都要認同,才能征得到拍品。”
“這件是常玉4幅雙裸女畫作中最完整、細膩的一件。”專家介紹說。其實20世紀上半葉,裸女題材是畫人西畫家的共同課題,而常玉的裸女,在當時旅法畫人畫家中找不到類似的詮釋手法,張丁元解釋說「他把色彩當作空間來用,而不是以西方的透視原理來解釋空間。」畫家用單純的赭黑、乳白和粉紅三色劃分畫面,用筆末刮去油彩的方法處理背景,以若隱若現(xiàn)的線條做出背景裝飾性的花紋,讓背景變得既有阻隔性又有穿透性,使畫面的表達通過色彩變得婉約而靜謐。“畫面里人物是一層,粉紅地板一層,背景板一層,側部黑色又是一層,共有四個層次構成了空間感,這和西方的透視無關,有點像是中國水墨的象征關系,同時又暗含著現(xiàn)代主義的結構。像這種將主題夸張的放在畫面中央,只有在宋代山水中可以見到,在理解和造型上,我認為常玉和中國傳統(tǒng)繪畫之間是有關聯(lián)的。”張丁元說常玉《簾前雙姝》的四層架構,在今次春拍的夜場中的不同時代作品中亦可見,比如吳冠中的《奔流》、比如趙無極的《24.01.63》。
《奔流》吳冠中
而源自東方傳統(tǒng)的精神架構,是佳士得今春一直強調的,亞洲當代藝術的價值體系和獨立性。20世紀,亞洲大量的向西方學習,當中就包含藝術,而20世紀前,是西方學習亞洲,雖然是在不同時間的相互學習,但藝術承載的民族性傳統(tǒng)精神是不可撼動的,所以張丁元說,“亞洲的美術史和西方是不同的,一定要用一個不同于西方的方式去建構亞洲的當代藝術,這也是佳士得一直在做的。”
再看看今次夜場中吳冠中大尺幅紙質作品《奔流》,專家指出吳冠中是以西畫的概念去創(chuàng)作這件水墨。“如果我們用西畫的角度去欣賞這幅作品,就可以和常玉、趙無極、朱德群形成一個連接。”《奔流》是吳冠中1988年的作品,遠景是自山巔奔流而下的瀑布,而前景的山頭上,矗立了幾株樹木。面對這幅作品,觀者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遠處黑色的部分是水,還是山?專家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指出從結構上看,應該是山,卻具有水的流動性。張丁元在談論到吳冠中的這幅《奔流》時進一步的闡述說他不走邏輯,他在畫論中談論如何打破傳統(tǒng)的各個面向,在《奔流》中都做到了。當我們走近這幅畫時,看到畫家打破了一些規(guī)律的東西,比如樹,應該是上細下粗,但是這張畫的樹恰好相反。另外,《奔流》的空間感和常玉的《簾前雙姝》很像,樹的地位相當于常玉的裸女,都是在最前面,山在下面,相當于常玉的粉紅地板,瀑布在后面等同于背景,這兩張都沒有透視,是一種簾幕式的空間概念。再看看中國當代藝術代表畫家曾梵志,2001年的《江湖》中也呈現(xiàn)類似的結構。
收藏的包容之心
為什么不同時代的藝術家一直在重復這種架構?“因為有些東西是深植在中國人內心的,有一種東方的格式,一個不同的主軸串聯(lián)了不同時空的藝術表現(xiàn)。這幾幅作品有天地,但是沒有透視,所以沒有點到點的距離,沒有遠近就沒有左右,因此無邊無際。”這是衍生于東方寫意傳統(tǒng)的藝術特質,和寫實的西方藝術有很大的差別,張丁元說亞洲藝術家的定位越來越清晰,競爭力就在于將在地的傳統(tǒng)意蘊和西方的藝術養(yǎng)分相融合這點上。
談到市場趨勢,張丁元說要著眼長期趨勢,“佳士得一直在亞洲百年藝術史中,構建亞洲藝術的價值。”他解釋說買藝術品,最忌跟風,這一季流行什么就買什么。他觀察到,由于信息不對等,很多畫家還沒有被藝術市場很好的認識,這還需要時間,“但是說快也快,就好像趙無極,兩、三年前,中國藝術市場還是很抵抗的,很多人以為趙無極在中國不會有市場,但是這個形勢在一夕之間就轉過來了。”當然藝術品收藏難免有本位主義,但是總會有一些人不想受到限制,他們會去跨越,去理解原本不熟悉的事物,所以這種人會有更高更廣闊的視野,往往在收藏中可以掌握先機,要有勇氣去接受跨國界、跨文化的美學價值,從而歷練出一種對藝術的敏銳度,這樣的藏家,知道好的標準在哪里。“為什么臺灣藏家這么早就收藏了羅中立?他是在地的鄉(xiāng)土主義,但是臺灣藏家可以去理解,為什么臺灣藏家這么早就了解了周春芽,因為他們的心理首先是包容的。”
常玉
早期留法畫家,作品受西方現(xiàn)代主義風格影響,融合了中國筆墨的概括力和西方現(xiàn)代繪畫的表現(xiàn)力。近年來,其作品的藝術的市場價值也在各拍場中彰顯出來。從1999年到2011年,在上拍的71幅常玉油畫作品中,有24幅作品超過千萬,其個人指數(shù)也在十年間上漲了近20倍。2011年春拍,常玉個人指數(shù)達到第二個高峰,其作品《五裸女》以1.07億的價格成交,刷新了華人油畫拍賣的價格紀錄。今年常玉畫作在佳士得拍出4467萬港元高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