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展上不少優秀作品被高價買走 相關拍賣也明顯增多
??? 廣美畢業作品展日前落幕,記者了解到,今年仍然有不少學生的優秀作品被畫廊等看中買下,有的作者為了賣出好價錢,甚至放棄了參評專業獎項。“去年就有學生作品賣了30萬元。”有業內人士表示,如今藝術類院校的畢業展與市場進一步對接,清華美院還舉辦VIP專場向社會推薦人才。
事實上,學生作品已漸成藝術市場新板塊,由于價格低并有一定的潛力,行家對它的興趣和挖掘力度也越來越大。
選擇:評獎還是出售?
廣美畢業作品展剛于26日落幕,就傳出“獎學金留不住學生作品”的消息。有參評專家稱,今年不少學生的優秀作品主動放棄評選,被畫廊等機構高價買走,有的在創作時就已經被機構瞄上了。原來,廣美該獎學金是針對畢業生作品進行評選,每年選出20多項作品,分一、二、三等獎,獎金分別為1萬元、6000元、5000元。學生作品一旦獲獎之后,便無條件地歸學校作教學成果展示等永久收藏。而某些雕塑作品采用純銅制作,光成本就得幾千甚至上萬,與之相比,獎金的確顯得寒磣了點。
記者近兩年曾多次參觀各類畢業生作品展,發現主辦方都刻意與市場對接,為學生和市場牽線搭橋,像今年清華美院就舉辦VIP專場向社會推薦人才。記者在不少畢業展上也看到,許多展出作品旁邊都注有學生電話、qq號、微信號、微博等聯系方式,若作品被相中,企業可直接聯系學生。可以說,畢業展已成為學生正式“淘金”的第一課。據悉,去年曾有學生的作品以30萬元的高價被機構買走,這則消息到現在仍為眾多學子津津樂道。
市場:實用型作品更受青睞
學生作品漸成藝術市場新板塊,這一觀點已被許多拍賣界人士認可。記者觀察發現,近幾年以大學生作品為主題的拍賣專場和博覽會明顯增多,由于本身價格偏低,因此能吸引許多想挖潛力股的行家進場。
有北京的拍賣行人士透露,學生作品的確越來越受關注,但并非都能賣出高價。與書畫相比,家具設計產品等實用性較強的畢業生作品更受市場青睞。記者在今年的廣美畢業展上看到,工業設計學生創作的作品應用了大量新材料,大膽發揮想象力,令人拍手稱快。
早在2010年,中國嘉德就曾推出國內首個藝術院校學生作品拍賣專場,上拍345件作品,價位從500元至65000元不等,普遍在2萬元左右。而在去年廣州舉行的大學生藝術博覽會上,來自全國各藝術院校的學生作品價位也基本在此范疇內。
行家賴先生就在去年的大學生藝術博覽會上購買了接近20件作品,均在5000元以下:“也許有人覺得我是在賭,賭哪一個未來能夠突圍。但是起碼我先確定了自己對這些東西是喜歡的。”有專家認為,藝術應該擁有“不確定性”的魅力:“只要是發自內心的創作,即使技法上、表達情感上不夠成熟,但感情是真實的就已經足夠。買家既然愿意掏錢買這些稚嫩的作品,一定是畫面打動了他們,也許這些作品未必增值很快,但是給他們帶來了快樂。”
經營者:學生作品價位低但創作難持久
“現在藝術類的學生要想找到專業對口的好工作非常難,絕大多數人都是開個小店賣作品或者受雇于機構‘賣藝’。”百藏館藝術總監戴文輝剛從景德鎮淘寶歸來,他告訴記者,自己見過太多的陶瓷學院畢業生,其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能找到所謂的平臺發展。
“作品賣出去就是真金白銀,很難讓年輕人不動心,因此比較容易浮躁。從經營者角度來看,我們對推廣大學生作品也不是很有底,有時候關注了一個人一兩年,花了許多人力物力財力,結果他突然轉行不干了,那我們幾乎等于前功盡棄。搞藝術要耐得住一時的寂寞,寶劍鋒從磨礪出,但許多年輕人經不起這樣的考驗。當然了,一般畢業生作品價位也不高,風險倒不算大。”他認為,畢業生要想更上一層樓,最好跟機構合作,借力推廣自己,同時也不會在一開始就為自己的生計發愁。“機構也不應苛求年輕作者,我們希望策劃一些活動讓他們跟老一輩藝術家同場獻技,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發現差距,受到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