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油畫已經逐漸成為商品的時候,高價可能是被買家炒起來,也就是說,這個價格有暴漲的時候,就會有回落的時候。
不得不承認,“轉型”在各行各業都是一個能夠吸引眼球的舉動,在著重突出個人風格的油畫界,一個題材的轉變也可能讓藝術家進入一個新的市場領域。去年的油畫市場如此火爆,如果轉型能引來滿堂喝彩,那勢必在商業上也會有根多的機會。何多苓聽了這個說法,淡淡一笑:“其實油畫市場的火爆和我們這些畫畫的人關系都不大,那些作品都是10多年前就已經賣出去的作品,即便賣上幾千萬,和畫家一點關系都沒有。”
何多苓生活比較單純,畫畫、聊天、泡吧,平時不上網,對新聞的獲悉并不及時。去年國內油畫拍賣屢次創新高的消息,他都是從別人口中聽來的。“我承認,聽見我們內地畫家的作品拍出了千萬元,當然非常高興,畢竟藝術得到了認可,至少是市場的認可。”但與此同時,何多苓也清楚地意識到,當油畫已經逐漸成為商品的時候,高價可能是被買家炒起來的,也就是說,這個價格有暴漲的時候,就會有回落的時候。“我有固定的經紀人在幫忙打理銷售,我自己不操心,也沒有功夫管這些。”
何多苓坦言很不喜歡直接面對買家,要為自己創作的作品講價,可能很多藝術家都不愿意面對。“就算要講價,我的水平也不夠,因為我對市場這個東西太缺乏了解了。”說起現在這個市場,何多苓在高興之余也很無奈,“畫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真正的收藏家收藏,但是不少來買畫的人打著收藏家的旗號,其實是不懂藝術的純粹炒家。“不過話說回來,只要有市場就會有炒家,這一點和炒股、炒房一個道理,你不說不清這到底是好或者不好,畢竟大家都有可能從中獲得好處。”
何多苓認為,搞藝術就是要堅持自己的風格,要是為了市場而改變,那就注定成不了氣候。何多苓當年的成名作《春風已經蘇醒》最初連學校的畢業作品考核都沒有通過,結果成了中國“傷痕藝術”的經典作品。“當你拿著畫筆,面對畫布,那你的腦海中就只有畫了。別看我已經那么大年紀了,我對畫的熱愛絕對不亞于年輕人,你用狂熱來形容絕對不過分。”何多苓覺得畫畫就是要拋開現實中的那些束縛,特別是商業上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