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創庫上河車間》展就要開幕了,驀然回首,她已匆匆走過了五個春秋,聯想起我因創辦上河會館回到故鄉昆明,已是近八個春秋。
八個春秋可能是短暫的,相對于更多的人來說,創庫至今仍然是一個十分生疏的名詞,甚至和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現一樣,激奮與驚喜的同時,總伴隨著疑惑與不安。1998年,當藝術家自營空間和藝術社區在一些國家已有近百歷史的時候,當藝術主題社區和藝術場所已成為一個國家或一座城市重塑文化形象的慣用載體的時候,昆明創庫上河車間在各位藝術界同仁和廣大的社會公眾的悉心呵護下應運而生,邁開了蹣跚的腳步。當時,坦率地說,除了想自我救助和成就一番事業的樸素愿望之外。究竟什么是藝術社區,怎樣做藝術社區?做一個什么樣的藝術社區?我們也和更多的觀眾一樣,懵懵懂懂,知之甚少。今天,從初創時單一畫種的簡單布局,到目前包括了所有材料,新媒體多種藝術樣式的全景展示;從當初上河會館一家獨秀,到現在由多個不同經營模式的藝術空間和機構的豐富陣容,從相對空泛的學術主題“打開四面八方”到一系列切中當代藝術文化的學術活動和交流項目的開展,創庫上河車間作為最早的中國藝術家自營空間已經引起國際國內社會的普遍關注,已然躋身干亞太地區當代藝術最有影響中的藝術社區和空間的前沿,這次上河車間獲選并攜創庫20余位本土當代藝術家入選第二屆廣州三年展“別樣——另一種現代性的藝術空間”既是最好的答案。每當迎著那些國際藝術界朋友們新鮮好奇的眼神,望著一個個從創庫出發的國內新秀們走向世界的背影,作為創庫的發起者和上河車間的操辦者們,我們不禁百感交集,欣慰無比,盡管她還很稚嫩,也還很年輕。
八個春秋一定是短暫的,盡管初時種下的幼苗,今天已化成蔥蔥郁郁的騰蔓復蓋了舊時的廠房,伴隨藝術家們一起入駐的小貓小狗,也已茁壯成長并生兒育女,相對于千年的浩瀚文明,相對于昆明城市文化的積累,上河車間走過的五年,上河會館走過的八年畢竟是彈指一揮間。八年前,我回到故鄉,在后新街七號的一幢廢棄的舊樓廢墟上,為一位德國藝術家做了一個展覽,當時我為這個展覽取名為《未完成》,五年前,在機模廠的一個停產的車間內,我又在裝修工地上辦了一個也叫《未完成》的展覽,參展者是我從四川美院帶到云南的五十多位學生,第二天,昆明都市時報以頭版整頁的篇幅刊登了五十余位同學的合影照片,多年來那些年輕燦爛的笑容、那一幕幕激動人心的場面、以及“未完成”所深具的寓意在過去和未來伴隨著我們不肯中止邁向未來的腳步。
以鼓勵探索,推動創新為己任的上河車間完成了由一個藝術的表達者轉變為生活方式的推廣者的歷史蛻變,在創庫工作的藝術家們也通過各種交流和對話,將自身對社會和現實的認識以及對歷史的傳統的審視,回歸到當代日常生活之中。創庫藝術主題社區和上河車間就其項目本身而言,是具有積極的城市文化建設意義的,短短八年間,她完成了從無到有的創立,為中國也為昆明積累了既符合國際慣例又尊重中國國情的經驗,構筑國內藝術界與國際藝壇平等對話的舞臺。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昆明社會文明的現代化進程。中華民族是優秀的民族,過去曾經對人類文明做出過卓越的貢獻,今天同樣應該有杰出的表現,歷史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封存箱底的舊衣,也不僅僅是對既定模式的緬懷,還有不懈的追求精神,還有不斷創造的力量。這樣的精神力量,必將激勵著創庫的藝術家們,認真梳理傳統的徑偉,努力偏織時代的畫卷,在世界當代藝術領域有所作為。
八年的春秋值得紀念,謹以此文告別2005年,告別過去的日子,迎接新一年的春天。